画两僮枕帚而睡疑是寒拾应人索咏
输与天台双行者,睡弯苕帚午鸡鸣。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渭的《画两僮枕帚而睡疑是寒拾应人索咏》描绘了一幅日常生活的画面。诗中通过质问"人间何日不尘生",表达了世间纷扰,尘埃无处不在的感慨。接着,诗人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说即使辛勤清扫,也无法达到"扫得清"的程度,暗示尘世烦恼无法彻底清除。
"输与天台双行者"一句,将清扫者的角色转给传说中的天台山修道者,他们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对待尘世,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睡弯苕帚午鸡鸣"描绘出两个小童在午间休息,枕着扫帚,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也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和对无忧无虑心境的羡慕。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无奈和对超脱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中的简单快乐的欣赏。
词语解释
不尘的意思:不玷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然 子夏 无亏於名儒, 濬冲 不尘乎 竹林 者,名崇而讥减也。”...
何日的意思:哪一天;什么时候。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又吟曰:‘儂别去,泪双流,使我揉断离肠何日休。’” 刘大白 《各各作工》诗:“各各作工,各各作工!什么财东,什么雇佣,一样的人,阶级重重!无人不工,何日成功!”...
鸡鸣的意思:(1).鸡叫。常指天明之前。《诗·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南朝 宋 鲍照 《行药至城东桥》诗:“鸡鸣关吏起,伐鼓早通晨。” 清 顾炎武 《燕中赠钱编修秉镫》诗:“ 燕 市鸡鸣动客轮,九门驰道足黄尘。” 鲁迅 《秋夜有感》诗:“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2).《世说新语·赏誉》“ 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逖 (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 琨 同辟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
人间的意思:[释义](名)人类社会。 [构成]偏正式:人(间 [例句]人间乐园。(作定语)[反义]天上...
苕帚的意思:清洁用具,取苕秆为之,故名。《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汉 郑玄 注:“茢,苕帚,所以埽不祥。” 宋 杨万里 《五月三日早起步东园示幼舆子》诗之二:“筠箕苕帚两无踪,窃果畦丁职不供。”《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老妈子又拏了一把苕帚,把他吐的东西,扫了出去。”...
天台的意思:(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
行者的意思:◎ 行者 xíngzhě(1) [pedestrian]出行的人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2) [untonsured monk;itenerant monk] (1)∶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又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 (2)∶泛指修行佛道之人 (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别名...
与天的意思: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