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山大愿和尚
唐 · 贯休
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
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
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上:指石头上。桂:桂树。
成丛:成群生长。
师庵:僧人居住的小屋。
在:位于。
桂中:桂树林中。
皆云:都说。
习凿齿:古代高僧,此处可能象征高深的佛法。
未可:不可轻易。
扣真风:领略真正的禅意。
雪洗:雪后洗涤。
香炉碧:香炉峰的绿色。
霞藏:朝霞映照。
瀑布红:瀑布被染成红色。
何时:何时能。
甘露偈:比喻高深的佛法教诲。
一寄:寄予一份。
剡山东:剡山的东侧,代指某个佛教圣地。
翻译
石头上生长着一片片桂树丛,师庵就坐落在桂树林中。大家都说这里曾有习凿齿修行,但还未真正领略到他的禅风。
雪洗净了香炉峰的翠绿,朝霞掩映下瀑布显得格外红艳。
何时能读到那甘露般的教诲,让我能寄送到剡山东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林景象,桂花盛开,其香气与雪后的清新交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禅修与精神追求的向往。
“石上桂成丛,师庵在桂中”两句,设置了一种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场景,桂花丛生于岩石之上,而庐舍则静默其中,这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外桃源式生活的向往。
“皆云习凿齿,未可扣真风”这两句,通过强调桂花的香气并非寻常,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自然中追求真谛的决心。这里的“皆云”指代可能是山中的植物,它们都在宣说着某种超验之美,而这种美不是轻易可得的,需要通过修行和内省来领悟。
“雪洗香炉碧,霞藏瀑布红”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雪后的清新与霞光中的温暖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界中冷热色彩的对比,以及诗人对于这种对比所蕴含深意的感悟。这里的“香炉碧”和“瀑布红”都是通过外在景象来映射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激动。
“何时甘露偈,一寄剡山东”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像甘露般甜美的佛法(或指禅机),并将这种境界传递给远方的剡山东。这不仅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也是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禅定的心境,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