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八首(其六)
万里朔风吹不断,梅花齐落李陵台。
鉴赏
这首明代胡应麟的《塞上曲 其六》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凄清的边塞景象。"平沙一望陇云开",诗人以开阔的视角,描绘出沙漠之中云层散去,露出远方天际的画面,给人以空旷之感。"玉笛飞声夜转哀",夜晚传来悠扬的笛声,音调悲凉,增添了诗境的哀愁气氛。
"万里朔风吹不断",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与风势之大,即使远行万里,强劲的北风也无法吹散那哀怨的笛声。"梅花齐落李陵台",此处运用了象征手法,梅花在寒风中凋零,如同李陵台上历史的哀歌,暗寓着戍边将士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音乐的渲染,表达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战争带来的哀伤,展现了明人边塞诗常见的苍凉与深情。
词语解释
不断的意思:◎ 不断 bùduàn(1) [continuous]∶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2) [uninterrupted]∶没干扰或阻碍的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3) [continual]∶继续但时有停顿的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4) [unceasing]∶不绝,接连不断夏天这里洪水不断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飞声的意思:犹扬名。 汉 张衡 《思玄赋》:“有无言而不酬兮,又何往而不復;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宋书·礼志三》:“所以职祭罔諐,气令斯正,鸿名称首,济世飞声。” 唐 李白 《当涂李宰君画赞》:“縉云飞声, 当涂 政成。” 清 钱谦益 《山东按察司按察使陶朗先授通议大夫制》:“飞声南署,著绩东藩。”...
陵台的意思:(1).即陵署。 唐 开元 十三年改陵署为陵台。《新唐书·礼乐志四》:“ 贞元 四年,国子祭酒 包佶 言:‘岁二月、八月,公卿朝拜诸陵,陵臺所由导至陵下,礼略无以尽恭。’”参见“ 陵署 ”。(2).陵墓。《宋史·礼志二五》:“陵臺三层正方,下层每面长九十尺。” 明 张居正 《孝恪皇太后迁祔挽歌》之六:“綵云偏有意,来去遶陵臺。”...
梅花的意思:◎ 梅花 méihuā(1) [Japanese apricot;meihua;mei flower]∶梅树的花(2) [wintersweet] 〈方〉∶腊梅(3) [mei flower]∶梅花形的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平沙的意思:(1).指广阔的沙原。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雁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张仲素 《塞下曲》:“朔雪飘飘开 雁门 ,平沙歷乱转蓬根。”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平沙细浪欲尽,陡起忽千寻。”(2).含沙量一般的沙地。对“轻沙”、“重沙”而言。《清史稿·食货志一》:“ 河南 沙荒地三万三千餘顷。可垦者分三等:曰轻沙,曰平沙,曰重沙。”...
齐落的意思:古舞曲名。《尚书大传》卷一下:“冬伯之乐,舞齐落。” 郑玄 注:“齐落,终也,言象物之终也。齐,或为聚。”...
朔风的意思:◎ 朔风 shuòfēng[north wind] 北风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三国 魏· 阮籍《咏怀》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清· 袁枚《祭妹文》...
一望的意思:(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距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一折:“则见贝闕蓬壶一望中。”《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武昌 一望之地,最为紧要。”《西游记》第九三回:“我这寺一望之前,乃是 舍卫国 。”...
玉笛的意思:(1).玉制的笛子。《西京杂记》卷三:“ 秦 咸阳宫 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琯。”(2).笛子的美称。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辛弃疾 《临江仙·醉宿崇福寺》词:“莫向空山吹玉笛,壮怀酒醒心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仙》:“ 刘 视牀头乐具毕备,遂取玉笛请为翁寿。”(3).指笛声。 明 高濂 《玉簪记·情见》:“听玉笛惊春怨,此际愁肠千万段。”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
李陵台的意思:指 汉 李陵 的墓。 明 陈恭尹 《明妃怨》诗:“生死归殊俗,君王命妾来。莫令青塚草,生近 李陵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