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张北山过大通见赠赋答
明 · 成鹫
隔江闻有北山翁,如雷灌耳心先通。
曾从卷帙见佳句,百尺寒冰洗尘虑。
出闻儒者讲理学,同声合喙推先觉。
为访程朱似续人,游遍八方周五岳。
轻车指北还指南,直到仙羊方驻脚。
席不暇煖突不黔,延伫二樵神跃跃。
与来杖策入朱明,四百峰头啸一声。
更寻七十二峰去,信宿云端吟月明。
行吟更问江门道,白沙祠墓生荒草。
登堂一拜一题诗,银榜贞珉传丽藻。
归来过我大通禅,袖出新诗见怀抱。
诗中许我王老师,是则是矣非亦非。
老师不打鼓与笛,大通鼓笛全不识。
诗中许我如澹公,似则似矣同不同。
澹公无可无不可,大通有可有不可。
诗中许我为忠孝,教外何曾涉名教。
先生名教有住著,大通名教无住著。
早来池上看莲花,莫放莲花自开落。
曾从卷帙见佳句,百尺寒冰洗尘虑。
出闻儒者讲理学,同声合喙推先觉。
为访程朱似续人,游遍八方周五岳。
轻车指北还指南,直到仙羊方驻脚。
席不暇煖突不黔,延伫二樵神跃跃。
与来杖策入朱明,四百峰头啸一声。
更寻七十二峰去,信宿云端吟月明。
行吟更问江门道,白沙祠墓生荒草。
登堂一拜一题诗,银榜贞珉传丽藻。
归来过我大通禅,袖出新诗见怀抱。
诗中许我王老师,是则是矣非亦非。
老师不打鼓与笛,大通鼓笛全不识。
诗中许我如澹公,似则似矣同不同。
澹公无可无不可,大通有可有不可。
诗中许我为忠孝,教外何曾涉名教。
先生名教有住著,大通名教无住著。
早来池上看莲花,莫放莲花自开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北山的文士与另一位诗人成鹫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张北山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见解,以及对程朱理学的深入理解,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大川。他的思想和行为,如同他所追求的理学一样,既严谨又富有哲思。
诗中提到的“席不暇煖突不黔”,形象地描绘了张北山在访学途中匆忙赶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火炉也来不及烧热的情景,体现了他求知若渴、勤奋不息的精神。而“延伫二樵神跃跃”则暗示了张北山在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内心激动不已,渴望深入交流。
成鹫在诗中表达了对张北山的敬仰之情,不仅称赞了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还通过“诗中许我”这样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同时,诗中也巧妙地融入了对张北山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早来池上看莲花,莫放莲花自开落”,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张北山淡泊名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张北山形象的刻画,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追求学问、崇尚自然、重视友情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中的学术交流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