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澧州高大夫司马霞寓
唐 · 刘禹锡
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
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
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前年:指过去的某一年。牧:管理,此处指驻守。
锦城:繁华的城市,代指战场。
马蹋:马蹄踩踏。
血泥:被鲜血染红的泥泞。
戎首:敌军的首领。
三军:整个军队。
许:给予,期望。
勇名:英勇的名声。
残兵:疲惫或受伤的士兵。
鹤唳:鹤的叫声,这里比喻士兵的惊恐呼声。
空垒:废弃的营垒。
乌声:乌鸦的叫声。
误云中级:误入云层深处。
中级:云层中的某个层次。
南游:向南旅行。
湘水:湘江,位于中国南方。
清:清澈。
翻译
前年在锦绣之城,马蹄踏过满地血泥前行。千里之外追赶敌军首领,全军将士都期待着建立勇猛之名。
疲惫的士兵疑为鹤鸣,废弃的营垒分辨出乌鸦的叫声。
一次误入云端中层,南行至清澈湘江边游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通过对比和想象,诗人展现了自己从军旅生涯到隐居生活的转变。开篇“前年牧锦城,马蹋血泥行”两句,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的图景,"牧"字暗示着统领与控制,而"马蹋血泥行"则形象地展示了战场上的残酷和艰苦。
接着,“千里追戎首,三军许勇名”表明诗人曾在战争中英勇作战,追击敌人,赢得了部队的赞誉和勇敢的称号。这里的“戎首”指的是敌人的首级,而“三军”则是指全军。
然而,随后的“残兵疑鹤唳,空垒辩乌声”却转而描绘了一种哀伤与荒凉的情景,“残兵”意味着战争的毁灭和残留,“疑鹤唳”和“空垒辩乌声”则表现了战后遗址的萧瑟与荒凉,给人以深刻的历史感慨。
最后,“一误云中级,南游湘水清”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和生活转变。"一误"指的是一次失误或错误的选择,而“云中级”则象征着迷茫和不确定。"南游湘水清"表明诗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后,最终选择了隐居,在湘江边上的宁静生活寻找心灵的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喧嚣与寂静,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军旅生涯的反思,以及对现今隐逸生活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