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述师葡萄
宋 · 王十朋
柱杖拈馀戏插泥,草龙珠帐挂檐西。
荔枝体物差胜枣,毕竟俱非善品题。
荔枝体物差胜枣,毕竟俱非善品题。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禅师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幽默的比喻,展现了禅师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首句“柱杖拈馀戏插泥”,描绘了禅师手持拐杖,在闲暇之余将它插入泥土的情景,既表现了禅师生活的随意自在,也暗示了禅师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这里的“戏”字,不仅体现了动作的轻松愉快,更蕴含了禅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次句“草龙珠帐挂檐西”,进一步展现了禅师生活环境的朴素与自然之美。草编的龙形珠帘挂在屋檐之下,既实用又富有装饰性,体现了禅师在简朴生活中追求美的情趣。同时,“珠帐”与“草龙”的对比,也暗含了禅师对物质与精神双重世界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荔枝体物差胜枣”,通过比较荔枝和枣子,巧妙地表达了禅师对事物本质的洞察。虽然荔枝和枣子各有其特点和价值,但禅师认为它们都不及“体物”(即事物的本质或内在价值)来得重要。这句诗寓意深远,提示人们在评价事物时应更注重其内在价值而非表面特征。
最后一句“毕竟俱非善品题”,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禅师对于事物评价的谦逊态度。他认为,无论是荔枝还是枣子,都不是完美的评价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和欣赏事物本身。这句话体现了禅宗思想中对万物平等、不执著于外在形式的哲学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了禅师对自然、生活和事物本质的独特见解,以及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