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中述感呈王殿元允仁时寓普照禅院兼示无瑕上人
明 · 谢榛
禅窗夜雨不成寐,侧枕微吟聊自慰。
老僧破竹编疏篱,滋养菊花开也未。
葫芦架底乱寒声,薜荔墙间浮湿气。
安得九霄出月光,北照帝城分象魏。
豪门秉烛各丝簧,醉杀五侯拜七贵。
明朝老仆畏冲泥,却省探囊沽酒费。
欲过西林问寂寥,煮茶不尽淡中味。
老僧破竹编疏篱,滋养菊花开也未。
葫芦架底乱寒声,薜荔墙间浮湿气。
安得九霄出月光,北照帝城分象魏。
豪门秉烛各丝簧,醉杀五侯拜七贵。
明朝老仆畏冲泥,却省探囊沽酒费。
欲过西林问寂寥,煮茶不尽淡中味。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于秋夜雨中在普照禅院的所感所想,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首句“禅窗夜雨不成寐”,以简练之笔勾勒出静谧的禅房在夜雨中的景象,暗示诗人难以入眠,内心思绪万千。次句“侧枕微吟聊自慰”,则透露出诗人借吟诵以求心灵慰藉的心境。
接着,“老僧破竹编疏篱,滋养菊花开也未”两句,通过老僧编织篱笆、照料菊花的情景,不仅展现了禅院的宁静与和谐,也暗喻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葫芦架下的“乱寒声”与薜荔墙间的“浮湿气”,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冷与湿润,营造了一种幽深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安得九霄出月光,北照帝城分象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理想的向往,希望能在混沌中寻得指引,如同月光照亮京城的象魏(古代宫殿前的标志物),象征着道德与秩序的光辉。
接下来,“豪门秉烛各丝簧,醉杀五侯拜七贵”两句,通过对比描写权贵们的奢华生活与诗人自身的处境,流露出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真我的渴望。
最后,“明朝老仆畏冲泥,却省探囊沽酒费”两句,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现实的无奈,同时又展现出一种豁达与超脱的态度。“欲过西林问寂寥,煮茶不尽淡中味”则表达了诗人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以及在平淡生活中品味到的深刻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