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岭
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
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
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
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
注释
暮次:傍晚停留。大田驿:驿站名。
朝越:早晨越过。
奚所思:思考什么。
善刑赏:公正的赏罚。
秩:等级、制度。
等:程度、标准。
硕体:宽厚的胸怀。
庶:大概、希望。
谳狱:审理案件。
详明:详细明白。
峻整:严谨庄重。
榕林:榕树成林。
天宇:天空。
真契:深深契合。
焕炳:光彩焕发。
翻译
傍晚时分到达大田驿站,早晨越过常思岭。站在岭上思索些什么,心中想念你公正的赏罚。
奖赏有明确的制度,惩罚邪恶也有适当的尺度。
你的宽厚关怀让人感激,社会太平才能少有冤枉。
这里是泉南山南的七闽之地,使者从此出发。
审理案件务必详尽明了,言辞表达应当严谨庄重。
微风吹过榕树林,抬头仰望天空辽阔无垠。
内心深处感到契合,光芒焕发,真挚而明亮。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常思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君子之道的向往与追求。首句“暮次大田驿,朝越常思岭”设定了时间地点,将读者带入一个在山岭间徘徊思考的氛围。
接下来的“岭上奚所思,思君善刑赏”表明诗人在高处眺望时所思的是理想中的君主如何公正施政,以赏罚分明来维持社会秩序。这里,“刑赏”的并列使用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和对恶行的严惩。
“赏功固有秩,刑恶良有等”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理想中的法律原则,即赏善罚恶皆应基于公正无私的标准。诗人通过这些抽象概念的表达,展现出对于国家治理和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
“硕体钦恤意,治平庶无枉”则转向了对君主宽厚仁慈的希望,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定与公正无偏。诗人寄予君主以期望其能实现这样的理想政治状态。
随后,“泉南七闽地,使节自兹往”可能暗示了一种使命或任务,从某个地点出发,去往其他地方执行某种职责。这里的“泉南七闽地”构建了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背景。
紧接着,“谳狱在详明,吐论当峻整”显示了诗人对于司法公正的关注,以及对言辞表达清晰、严密要求的重视。这些词汇都与法律和治理有关,体现出诗人对于国家治理中司法公正的高度重视。
“微风振榕林,仰睇天宇迥”则是景象描写,从自然环境过渡到个人情感表达,通过对微风和辽阔天空的观察,诗人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心灵的宁静。
最后,“於心得真契,凝光何焕炳”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体现。“於心得真契”意味着内心与宇宙之道产生了共鸣,而“凝光何焕炳”则可能指向一种精神上的澄明和纯净,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某种高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思考,将个人情感与政治哲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国度及其治理原则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词语解释
大田的意思:◎ 大田 dàtián(1) [land for growing field crops]∶面积很大种有作物的田地大田还没有开镰,人们都呆在家里打杂(2) [fertile field] 指良田...
固有的意思:◎ 固有 gùyǒu[inherent;intrinsic;innate;inborn] 从一开始就有的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改造我们的学习》...
焕炳的意思:(1).明亮。 汉 王充 《论衡·超奇》:“天晏,列宿焕炳。”《西京杂记》卷三:“作蟠螭以口衔灯。灯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2).昭彰。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自是以来,春秋考纪亦以焕炳;而忠臣义士,莫之撰勒。”(3).谓词采明丽。《后汉书·应劭传》:“文章焕炳,德义可观。”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条贯有伦,则焕炳可观,有足称者。”(4).见“ 烂炳 ”。...
峻整的意思:(1).高峻整饬。《宋书·武帝纪上》:“ 循 广州 守兵,不以海道为防,是月,建威将军 孙季高 乘海奄至,而城池峻整,兵犹数千。”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礱石峻整,植木蓊茂,凡 衡山 无与为比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 普定 城垣峻整,街衢宏阔。”(2).严肃庄重。《世说新语·品藻》“有人以 王中郎 比车骑”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坦之 雅贵有识量,风格峻整。”《新唐书·王璠传》:“仪宇峻整,著称于时。” 明 李东阳 《傅公墓志...
七闽的意思:指古代居住在今 福建省 和 浙江省 南部的 闽 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贾公彦 疏:“ 叔熊 居 濮 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 七闽 。”后称 福建省 为 闽 或 七闽 。 宋 苏轼 《送张职方吉甫赴闽漕六和寺中作》诗:“空使 吴 儿怨不留,青山漫漫 七闽 路。”《剪灯新话·三山福地记》:“时有 陈有定 据守 福建 , 七闽 颇安。”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 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
钦恤的意思:见“ 钦恤 ”。亦作“ 钦卹 ”。谓理狱量刑要慎重不滥,心存矜恤。语本《书·尧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南朝 宋 刘彧 《宽刑诏》:“朕务存钦卹,每有矜贷。” 唐 白居易 《止狱措刑策》:“至若尽钦恤之道,竭哀矜之诚,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此五者恤刑之法也。”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赐钦恤刑狱敕书表》:“臣与被德音,当宣上意,惟尽哀矜之理,庶符钦恤之心。” 明 李东阳 《送顾天锡员外审刑山西》诗:“况奉钦恤詔,正当蠲涤辰。”...
赏功的意思:赏赐有功者。《韩非子·难二》:“且官职所以任贤也,爵禄所以赏功也,设官职,陈爵禄,而士自至,君人者奚其劳哉!”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以为圣王作制,百代同风,褒德赏功,有自来矣。”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天王的,天王的,分茅赏功。微臣的,微臣的,咸叨宠荣。”《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羣臣皆曰:‘大王赏功酬劳,此霸王之事也。’”...
使节的意思:[释义](名)由一个国家派驻在另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或由一个国家派遣到另一个国家去办理事务的代表。 [构成]偏正式:使(节...
所思的意思:(1).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楚辞·九歌·山鬼》:“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幽蘅发空曲,芳杜绵所思。” 明 刘基 《杂诗》:“欲采寄所思,不惮道路远。”(2).泛指思考。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音乐者在有所思有所感的时候,他便连缀若干声音把他的所思所感表达出来!”...
天宇的意思:[释义](1) (名)天空。 (2) (名)〈书〉天下。 [构成]偏正式:天(宇 [例句]鸟在天宇飞翔。(作宾语)...
吐论的意思:(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微风的意思:(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详明的意思:◎ 详明 xiángmíng[full and clear] 详细清楚明了详明的注解...
心得的意思:◎ 心得 xīndé[what one has learned from work, study, etc.] 在实践中体验或领会到的知识、技能等...
刑赏的意思:刑罚与奖赏。《周礼·天官·大宰》:“七曰刑赏,以驭其威。” 贾公彦 疏:“谓有罪刑之,有功赏之。”《北史·杜弼传》:“天下大务,莫过刑赏二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帝王以刑赏劝人善。”...
谳狱的意思:审理诉讼;审问案情。 宋 王禹偁 《荐戚纶上翰林学士钱若水启》:“向因讞狱 宛丘 ,坐繫乌府,廷尉议罪,听以赎论。”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一出:“四海须传讞狱功。” 严复 《救亡决论》:“讞狱无术,不由公听,专事毒刑榜笞。”...
有秩的意思:(1).博大,无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 汉 祚之有秩。”(2).古代乡官名。 汉 承 秦 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有等的意思:有些,有的。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一折:“如今街市上有等小民,他道俺秀才每穷酸饿醋,几时能勾发跡?”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近来有等奸徒,利他处人才寡少,往往诈冒籍贯,投充入学。”《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有等居民,闻得此信,皆来小神庙中,叩头磕脑,叫小神保他。”...
越常的意思:见“ 越裳 ”。...
真契的意思:(1).知己,意志相合者。 金 王若虚 《忆之纯》诗之一:“幼岁求真契,中年得伟人。”(2).谓妙趣,真意。 明 自悦 《续兰亭会补任城吕系诗》:“兰苕擢中沚,葩萼媚芳辰,散怀得真契,引觴答熙春。”...
治平的意思:(1).治国平天下。语本《礼记·大学》:“身脩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之三:“太子异日有天下之责者也。但得青宫读书,辨古今兴亡,识人才邪正,足以治平耳矣。”(2).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晏子春秋·谏上七》:“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 宋 苏轼 《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变法》:“自 唐 虞 讫 夏 、 商 、 周 ,最称治平。”(3).指官吏治理政事的功绩。《史记·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