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閒中偶作
宋 · 陈文蔚
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
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
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
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
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
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
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
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
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
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
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
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
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注释
黄卷:书籍。晤对:交谈。
不世情:永恒不变。
佳宾:贵客。
利害心:利益得失之心。
将迎:应酬。
村童乐:乡村孩童的快乐。
市朝纷:尘世喧嚣。
种菊:种植菊花。
秋芬:秋天的芬芳。
归:回归。
白云:远方的隐逸生活。
菽水:粗茶淡饭。
娱朝昏:早晚娱乐。
耕桑民:农耕之人。
翻译
每日研读书籍,如同与人交谈,每天都有新知识。青山永恒如故,常有佳客来访。
不计较利益得失,也不必应酬繁忙。
享受乡村孩童般的快乐,何必理会尘世的喧嚣。
在庭院周围种植菊花,期待秋天的芬芳。
回归琴书生活,不必向往远方的白云。
用犁锄整理荒芜,早晚以菽水为乐。
除此之外,别无所求,甘愿做一名农耕之人。
鉴赏
这首宋诗《五月十二日閒中偶作》是陈文蔚的创作,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与书籍为伴,享受田园生活的闲适与宁静。首联“黄卷与晤对,日日有新闻”表达了诗人从书中获取知识的乐趣,每日都有新的感悟。接着,“青山不世情,时时有佳宾”以青山比喻淡泊的友情,佳宾象征内心的宁静。
诗人强调无需世俗的利害计较和应酬之劳,“不动利害心,且无将迎勤”,展现出超然物外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感到如同村童般自在快乐,“自得村童乐,何须市朝纷”。诗人还计划种植菊花,期待秋天的芬芳,“种菊绕庭砌,黄花俟秋芬”。
最后,诗人表示愿意回归琴书生活,远离尘世纷扰,“琴书便当归,免使思白云”。耕田锄地,与家人共度朝夕,是他理想的归宿,“犁锄理荒秽,菽水娱朝昏”。诗人表达了对淳朴农耕生活的向往,甘愿做一个平凡的耕桑之人,没有其他追求,“此外何所慕,甘作耕桑民”。
整首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恬淡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