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微殿丞以余多难退居荐贻诲问复缄新什以勉病躯扶力牵课聊抒谢恳
宋 · 宋庠
朴遬参邦彦,幽忧负主恩。
投身采樵路,脱籍上车门。
病肘垂杨老,尘眸覆鉴昏。
于陵三咽味,楚泽九升魂。
喘甚吴牛惫,名非卫鹤尊。
箪瓢舍桑客,井臼寄孥村。
引重繄心照,衔哀托涕痕。
馀生何足问,姑学牧鸡豚。
投身采樵路,脱籍上车门。
病肘垂杨老,尘眸覆鉴昏。
于陵三咽味,楚泽九升魂。
喘甚吴牛惫,名非卫鹤尊。
箪瓢舍桑客,井臼寄孥村。
引重繄心照,衔哀托涕痕。
馀生何足问,姑学牧鸡豚。
注释
朴遬:形容人朴实而敏捷。邦彦:才子。
幽忧:深深的忧虑。
负:辜负。
采樵:砍柴。
脱籍:放弃原有身份。
病肘:患病的手臂。
尘眸:满是尘埃的眼睛。
于陵:地名。
楚泽:楚国沼泽。
卫鹤:比喻高贵的名声。
尊:尊贵。
箪瓢:简陋的饮食。
桑客:农夫。
井臼:水井和石臼,代指日常生活。
孥村:乡村居民。
繄心照:内心明白。
涕痕:泪水痕迹。
姑学:暂且学习。
牧鸡豚:养鸡养猪。
翻译
朴遬如同邦彦才子,内心忧虑辜负君王恩典。他投身于砍柴之路,放弃身份进入车门求生。
病弱的手臂如同垂老的杨柳,满目尘埃使镜子也显得昏暗。
在于陵之地三次品尝酸涩,心中魂魄在楚国沼泽中九次升腾。
如同疲倦的吴牛喘息不止,名声并非如卫鹤般高贵。
用竹篮和瓢舍弃了富贵生活,寄居在有井和石臼的村庄。
肩负沉重全凭内心明照,含泪诉说哀伤寄托于痕迹。
余生不再问及,暂且学习养鸡喂猪的农事。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官员在离开朝廷、返回故乡的过程中所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忧虑,以及个人仕途上的挫折和无奈。诗中的语言丰富,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文学造诣。
诗人通过“朴遬参邦彦,幽忧负主恩”一句,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担忧,以及对君主恩泽的感激之情。随后的“投身采樵路,脱籍上车门”则描绘了诗人离开官场、隐退山林的决绝选择。
在“病肘垂杨老,尘眸覆鉴昏”中,诗人以“病肘”比喻自己的衰老,以“尘眸”、“鉴昏”形象地表达了视力模糊、心境混沌的状态。这不仅是对身体状况的写照,更寓意着精神上的迷茫和困顿。
接下来的“于陵三咽味,楚泽九升魂”则通过“于陵”和“楚泽”的古典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这里,“三咽”、“九升”都是强调对美好事物难以忘怀的情愫。
在“喘甚吴牛惫,名非卫鹤尊”一句中,诗人借用了古代贤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低微,但仍保持着高洁的人格和品行。
以下几句“箪瓢舍桑客,井臼寄孥村。引重繄心照,衔哀托涕痕”则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守。这里,“箪瓢”、“井臼”都是农家日常用品,而“孥村”则是诗人寄寓之地,通过这些物象,传递出诗人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馀生何足问,姑学牧鸡豚”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余生无需过多追问,只愿意简单地生活,如同牧鸡一般的平淡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抒发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