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通判挽词(其一)
宋 · 徐玑
处己先能俭,为官易得清。
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
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
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长卿诗最好,叔度德难名。
归旐郴江远,新坟秀岭平。
松楸本相望,惆怅不堪情。
注释
处己:自身。俭:节俭。
为官:做官。
易:容易。
得:得到。
清:清廉。
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
诗:诗歌。
好:出色。
叔度:杨修(字敬仲,别号叔度)。
德:品德。
难:难以。
名:形容。
归旐:回乡的灵柩。
郴江:郴江(地名)。
远:遥远。
新坟:新墓。
秀岭:秀丽的山岭。
平:平坦。
松楸:松树和楸树(古人常种此二木以示哀思)。
相望:相互守望。
惆怅:悲伤。
不堪:难以承受。
情:情感。
翻译
自身先做到节俭,做官才能保持清廉。司马相如的诗最为出色,杨修的品德难以言表。
回乡的灵柩漂泊在郴江遥远,新坟坐落在秀丽的山岭上。
松树和楸树原本相互守望,却让我满怀悲伤难以承受这离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玑为悼念一位名叫翁的通判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翁通判节俭为人的赞赏,以及对其清廉为官的敬仰。诗人提到翁长卿的诗歌最为出色,暗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同时又赞誉他的品德难以用言语充分表达,暗示其高尚的道德品质。
接着,诗人描绘了翁通判远离家乡,在郴江边的凄凉归途,以及他新坟所在的秀岭,显得孤独而平静。最后,诗人借松楸相伴的画面,表达了对亡者的深深哀思和无尽的惆怅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通过对翁通判生平的回顾和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