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恩缄庵尚书(其三)
清 · 柏春
见贼哗相走,失律则有诛。
岂不畏军政,强懦同一途。
战罢按功罪,黑白互欺诬。
桃僵或李代,攻瑕且掩瑜。
计非厉选锋,畴其奋前驱。
值兹寇氛恶,同仇极海隅。
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
岂无翘关材,英风冠万夫。
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
盘根畏利器,况乃摧朽株。
岂不畏军政,强懦同一途。
战罢按功罪,黑白互欺诬。
桃僵或李代,攻瑕且掩瑜。
计非厉选锋,畴其奋前驱。
值兹寇氛恶,同仇极海隅。
激扬术匪难,拊循情自孚。
岂无翘关材,英风冠万夫。
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
盘根畏利器,况乃摧朽株。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柏春的《呈恩缄庵尚书(其三)》描绘了战争中的混乱与矛盾。首句“见贼哗相走,失律则有诛”揭示了士兵面对敌人时的慌乱和纪律松弛可能带来的惩罚。接下来的诗句批评了军队中强者与弱者在面对压力时都表现出软弱,战后功过混淆,甚至出现互相欺骗的情况。
诗人指出,如果指挥官没有精心选拔和激励士兵,那么谁能主动冲锋陷阵就成疑问。然而,在国家危难之际,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激发斗志并不困难,抚慰士气也得到了士兵的信任。诗人赞扬其中有英勇之才,他们的表现足以超越众人。
最后两句“徒木信能示,食駮报可图”以树木比喻坚定的决心,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能坚守,期待通过智慧和勇气来扭转局势。然而,对于那些根基动摇、腐败不堪的势力,强大的力量只会加剧其崩溃。
整首诗通过战争场景,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秩序的脆弱,同时也表达了对忠诚勇猛之士的赞美和对腐败现象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