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洪氏兄弟读书黄山白龙潭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黄山本是白云海,松树大小皆神龙。
罗浮七星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
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
汝师汪子在天都,曾见轩辕得道无。
莫浴汤泉生羽翼,且将石笋作摴蒲。
言兵实自轩辕始,八卦神机连甲子。
峰峰布列是阵图,白云出没为旗帜。
阴符不用更钩深,象数之中总可寻。
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
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
洪生兄弟性爱松,读书各据一芙蓉。
黄山本是白云海,松树大小皆神龙。
罗浮七星作道士,邀予每道神仙事。
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
汝师汪子在天都,曾见轩辕得道无。
莫浴汤泉生羽翼,且将石笋作摴蒲。
言兵实自轩辕始,八卦神机连甲子。
峰峰布列是阵图,白云出没为旗帜。
阴符不用更钩深,象数之中总可寻。
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松树的壮观景象和洪氏兄弟在黄山白龙潭读书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赞美。
首先,诗人以“松松倒悬数干尺,身似藤萝缠怪石”开篇,生动地展现了松树的高耸与坚韧,仿佛藤萝般紧紧缠绕在奇石之上,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接着,“有时怒随雷雨飞,三十六峰腹尽坼”则描绘了松树在风雨中的顽强生命力,仿佛与雷雨一同飞舞,甚至能撼动群山,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力量。
随后,诗人引入了洪氏兄弟的形象,他们选择在黄山白龙潭这样的圣地读书,与松树相映成趣,象征着知识与自然的融合。黄山被比喻为“白云海”,而松树则是“神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罗浮七星的道士,他们邀请诗人参与神仙之事,暗示了黄山与道教文化的深厚联系。诗人通过“繇来变化本无情,性尽自然天命至”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认为一切变化都是自然法则的体现,体现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读易自应知战法,裁诗且复遣愁心”结束,表达了通过阅读《易经》可以理解战争策略,而创作诗歌则能排解心中的忧愁。整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知识、文化和哲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