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众口赏析

众口

明 · 郭之奇
结绳时远,众口喁噞。
载声于腕,墨深管铦。
陷文不顾,甘谀乐疢,讳疾忘砭。
谁能响迩,或恐扬燖。
宜彼金人,铭背三缄。

鉴赏

这首诗《众口》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结绳”、“众口”、“金人”等意象,深刻揭示了社会中舆论的力量与影响。

“结绳时远”,以“结绳”比喻古代记事方法,象征着历史的久远和记忆的深远。然而,“众口”却能轻易地改变或塑造历史的面貌,如同风沙吹过,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众口喁噞”描绘了众人议论纷纷、意见纷杂的情景,形象地展示了舆论的强大影响力。

“载声于腕,墨深管铦”则进一步描述了文字记录的重要性,以及书写工具(如毛笔)的锐利与高效。在这样的背景下,“陷文不顾”意味着人们往往为了追求某种目的,不惜歪曲事实,甚至不惜牺牲真相。“甘谀乐疢,讳疾忘砭”则揭示了人们为了迎合他人喜好,或是逃避批评,而选择沉默不语,忽视问题的存在,甚至拒绝接受批评和建议。

“谁能响迩,或恐扬燖”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担忧,担心真正的声音被淹没,而虚假的赞誉或批评却被过分放大。“宜彼金人,铭背三缄”则是对理想状态的向往,希望像金人一样,背后刻有三缄之戒,即保持沉默,避免不必要的争端和误解,同时也寓意着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正直立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舆论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在信息传播与价值判断中的复杂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警示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