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同谢邺门道长山中晚望赏析

同谢邺门道长山中晚望

明 · 释古易
瘦筇破笠共携持,犹是红芳三月时。
数里石桥尝远讯,一春閒寺始相期。
最怜旧垒归江燕,忍听斜阳叫子规。
尽日与君吟眺处,独惭疏懒不成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道长在山中晚望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瘦筇破笠共携持”,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两人轻装简从,漫步山林的画面,瘦竹杖和破斗笠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态度和超然物外的心境。接着,“犹是红芳三月时”一句,点明了时节,红花满树,春意盎然,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数里石桥尝远讯,一春閒寺始相期”两句,通过描述行经石桥、探访闲寺的过程,展现了诗人与道长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共同追求。远处的石桥、静谧的寺庙,都成为了他们心灵交流的媒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怜旧垒归江燕,忍听斜阳叫子规”两句,诗人以燕子归巢、子规啼鸣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更迭的感慨。燕子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轮回,而子规的啼叫,则增添了几分凄凉与哀愁,引发人们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思。

最后,“尽日与君吟眺处,独惭疏懒不成词”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喜悦,同时也自谦于自己才思的不足。这种谦逊的态度,反而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