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胡武平赏析

送胡武平

宋 · 梅尧臣
来见江南昏,使君咏汀蘋。
再看蘋叶老,汀畔送归人。
人归多慕恋,遗惠在兹民。
始时绕郊郭,水不通蹄轮。
公来作新塘,直抵吴松垠。
新塘建舆梁,济越脱辀仁。
言度新塘去,随迹如鱼鳞。
从今新塘树,便与蔽芾均。
我虽备僚属,笔舌敢妄陈。
因行录所美,愿与国风振。

拼音版原文

láijiànjiāngnánhūn使shǐjūnyǒngtīngpíng

zàikànpínglǎotīngpànsòngguīrén

rénguīduōliànhuìzàimín

shǐshíràojiāoguōshuǐtōnglún

gōngláizuòxīntángzhísōngyín

xīntángjiànliángyuètuōzhōurén

yánxīntángsuílín

cóngjīnxīntángshù便biànfèijūn

suībèiliáoshǔshégǎnwàngchén

yīnxíngsuǒměiyuànguófēngzhèn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使君:古代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汀蘋: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这里代指太守。
慕恋:依恋,舍不得离开。
遗惠:遗留的恩惠或好处。
郊郭:城郊。
吴松垠:吴淞口的边缘地带。
辀仁:辀,古代车辕前端的横木;仁,善,此处指便利。
鱼鳞:形容密集、有序。
蔽芾:大树,比喻显赫的地位或成就。
僚属:下属官员。
国风:《诗经》中的民歌,此处指国家的风俗风气。

翻译

来到江南黄昏时,太守吟唱汀上蘋花。
再次凝望,蘋叶已老,汀边送别归人。
人们离去依依不舍,他的恩泽留在了百姓心中。
起初,道路环绕城郊,水深难通车轮。
您来了,修建了新塘,直达吴淞的边界。
新塘建成桥梁,便利了越地的舟车通行。
言谈间提及新塘,其影响如同鱼鳞般密布。
从此,新塘的树木繁茂,与遮天蔽日的树木相当。
我虽身为僚属,但不敢随意陈述赞歌。
借此行记录美好的事迹,希望能提振国家的风俗风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胡武平》,通过对江南暮色中送别友人的场景描绘,表达了对胡武平离任后造福百姓的赞美和对其政绩的肯定。首句“来见江南昏”以傍晚江南景色为背景,渲染了离别的氛围。接着,“使君咏汀蘋”点出友人胡武平的官职,以及他对汀蘋(水生植物)的吟咏,暗示其文人情怀。

“再看蘋叶老,汀畔送归人”进一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蘋叶的老去象征着时光流逝,而诗人亲自送到汀畔,表达了深厚的情谊。接下来,“人归多慕恋,遗惠在兹民”高度评价胡武平的政绩,人们对他充满怀念,他的善举惠及当地百姓。

“始时绕郊郭,水不通蹄轮”回忆胡武平初到时的困境,交通不便。然而,“公来作新塘,直抵吴松垠”赞扬他兴修水利,开通了新的水路,使得交通大为改善。“新塘建舆梁,济越脱辀仁”具体描述了新塘的建设及其带来的便利,如同鱼鳞般密布,连接了远方。

最后,“言度新塘去,随迹如鱼鳞”再次强调新塘的规模和影响,而“从今新塘树,便与蔽芾均”则比喻新塘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如同蔽芾(一种树木)一样遮荫庇护。诗人作为下属,表达自己虽不能直接歌功颂德,但愿通过记录这些美好,激励更多人传承这样的美德,与国风共振。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展现了胡武平的政绩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