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敩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赏析

敩颜鲁公送挺赟归翠微寺

唐 · 卢纶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
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
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
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

注释

挺赟:人名,指代有学问的人。
惠学:对学问的通达理解。
儒释:儒家和佛教。
颜徐:颜真卿和徐浩,唐代著名书法家。
真草迹:真迹,指亲笔书写的字迹;草书,书法的一种。
一斋三请:一次斋戒,三次邀请。
纪行诗:记录行程的诗歌。
诮我:责备或嘲笑我。
垂鞭:悠闲地挥动马鞭。
鸣镝:响箭,射出时发出响声的箭。
寺悬金榜:寺庙的金色匾额悬挂着。
半山隅:半山腰的位置。
石路荒凉:石头小路荒芜无人。
松树枯:松树枯萎。
虎迹印雪:老虎的足迹印在雪地上。
大如斗:形容足迹很大,像斗一样。
闰月:农历中多出的一个月份。
暮天:傍晚的天空。
过得无:能否过得去,意指是否安全。

翻译

挺赟学问广博,精通儒家和佛家之学,袖中藏着颜真卿和徐浩的书法真迹。
一次斋戒三次邀请他写纪行诗,说我悠闲地挥舞马鞭玩弄响箭。
寺庙的金榜高挂在半山腰,石径荒芜,松树枯萎。
虎爪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像斗一样大,闰月的傍晚天空下是否还能过得去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名为《送颜鲁公赟归翠微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送别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慨。

“挺赟惠学该儒释,袖有颜徐真草迹。”开篇两句,诗人先是赞扬对方在学问上的造诣,以及其学问渊博如同古代儒家大师。"袖有颜徐真草迹"则描绘了颜鲁公留下的书法作品,这里的“颜”指的是颜真卿,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颜鲁公学问和艺术造诣的高度评价。

接下来的“一斋三请纪行诗,诮我垂鞭弄鸣镝。”则是说颜鲁公在寺中曾多次邀请诗人共同赋诗,而诗人却因忙碌而未能如期前往,这里的“诮”字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寺悬金榜半山隅,石路荒凉松树枯。"这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寺庙中的金榜(可能是指名僧或高僧的法号)悬挂在半山腰,这里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而外面的石路则显得荒凉,松树也枯萎,营造出一种寂寞和凄清的氛围。

"虎迹印雪大如斗,闰月暮天过得无。"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心境:虎迹印在雪地上,宛如巨斗,这里的“斗”既是量器,也隐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而“闰月暮天过得无”则是在说月色朦胧,夜色渐浓,送别之情难以名状。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及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送别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