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咏怀(其十八)
东上五山巅,学钓尾闾傍。
六鳌曳独茧,员峤沉北荒。
天汉断西流,海水自飞扬。
列仙涕滂沱,帝侧巧中伤。
手中握朽骨,魁垒不得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龙伯的大人,他轻装出行,越过古老的边界,向东攀登五座神山之巅,意图在东海的尾闾之地学习钓鱼。他的行动引来了巨大的海怪,如六鳌拖拽着巨大的蚕茧,员峤(传说中的仙岛)沉入北方的荒野。天上的银河似乎因此断裂,海水翻腾不息。众仙为之动容,悲泣不已,连天帝也为之伤心。然而,龙伯手中紧握的只是朽骨,象征着他的壮志无法长久实现,魁梧的身躯最终未能达成所愿。诗人薛蕙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壮志难酬、英雄末路的感慨,寓言意味浓厚。
词语解释
北荒的意思:(1).指北方极荒远之区。《山海经》有《大荒北经》篇,载记北方荒远之地。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 帝臺 北荒之际, 弇山 西海之滨。”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北荒明月,西极流精。”(2).指北方少数民族所居的广大地区。《北史·铁勒传》:“自 突厥 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旧唐书·太宗纪下》:“於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
伯有的意思:春秋 时 郑 大夫 良霄 的字。他主持国政时,和贵族 驷带 发生争执,被杀于羊肆。传说他死后变为厉鬼作祟, 郑 人互相惊扰,以为“ 伯有 至矣!”见《左传·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称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北周 庾信 《功臣不死王事请门袭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为厉; 若敖 之鬼,其无馁而。” 唐 吴融 《偶题》诗:“莫道精灵无 伯有 ,寻闻任侠报 爰丝 。”...
不得的意思:◎ 不得 bùdé[may not;be not allowed]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大人的意思:成年人,指年龄较大的人。...
帝侧的意思:天帝、天子的近旁。《史记·赵世家》:“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 汉 刘歆 《遂初赋》:“总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汉 蔡邕 《焦君赞》:“鹤鸣九皋,音亮帝侧。”《南史·徐湛之传》:“幼孤,为 武帝 所爱。常与 江夏王 义恭 寝食不离帝侧。”...
东上的意思:(1).从堂东升位。《仪礼·乡射礼》:“乡射之礼……乃席宾南面东上。”《礼记·明堂位》:“昔者, 周公 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东上。”(2).从东边升起。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独茧的意思:亦作“ 独蠒 ”。1.即独茧丝。 晋 陆机 《漏刻赋》:“口纳胸吐,水无滞咽,形微独蠒之绪,逝若垂天之电。”参见“ 独茧丝 ”。(2).相传仙人 园客 养蚕得茧大如瓮,一茧缫丝数十日始尽。故亦以“独茧”指个大、丝长之茧。 唐 陆龟蒙 《素丝》诗:“ 园客 丽独茧,诗人吟五緵。” 宋 苏轼 《瓶笙》诗:“孤松吟风细泠泠,独蠒长繅 女媧 笙。”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列仙传》: 园客 养蚕成五色,独蠒繅之,经月不絶。”...
飞扬的意思:[释义](动)向上飘起。 [构成]偏正式:飞〔扬 [例句]尘土飞扬。(作谓语)...
故疆的意思:原有的疆域。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天子且復 河 壖故疆,拓达西戎,而罢诸侯之兵。”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答谓我语,奚必守故疆。”...
海水的意思:◎ 海水 hǎishuǐ(1) [seawater]∶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海水浴(2) [brine]∶海洋中的水(3) [the sea]∶海海水不可斗量...
魁垒的意思:(1).形容高超特出。《汉书·鲍宣传》:“朝臣亡有大儒骨鯁,白首耆艾,魁垒之士。”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魁垒,壮貌也。” 唐 柳宗元 《闵生赋》:“騏驥之弃辱兮,駑駘以为骋。玄虬蹶泥兮,畏避鼃黽。行不容之峥嶸兮,质魁垒而无所隐。” 宋 欧阳修 《送曾巩秀才序》:“况若 曾生 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 明 宋濂 《安道堂记》:“ 江 淮 之间豪杰魁垒之士,翕然附从。”(2).指特出的人或事物。 宋 陈亮 《谢章司谏启》:“识别分明,不虑人心之异;诸凡魁...
列仙的意思:见“ 列仙 ”。亦作“ 列僊 ”。1.诸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以为列僊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僊意也,乃遂奏《大人赋》。” 唐 苏颋 《景龙观送裴士曹》诗:“昔日尝闻公主第,今时变作列仙家。” 清 陈大章 《戊子生日书怀》诗:“勋业尽抛青琐客,形容尚类列仙癯。”(2).谓位高的仙人。 明 刘基 《送龙门子入仙华山辞》:“他日道成为列仙,无相忘也。” 明 方孝孺 《赠王时中序》:“其神气闲定如列僊之流,莫能名其术也。”...
六鳌的意思:亦作“ 六鰲 ”。神话中负载五仙山的六只大龟。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 岱舆 、 员峤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随潮波上下往还。“帝恐流於西极,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事见《列子·汤问》。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远海》诗:“登高丘...
龙伯的意思:(1).指 龙伯国 的巨人。 唐 张说 《入海》诗之二:“ 龙伯 如人类,一钓两鼇连。”《三国演义》第四六回:“至若 龙伯 、 海若 、 江妃 、 水母 ,长鲸千丈,天蜈九首,鬼怪异类,咸集而有。”(2).喻指渔者。 唐 李白 《大猎赋》:“龙伯钓其灵鼇, 任公 获其巨鱼。” 清 赵翼 《晚泊》诗:“远火晚廻龙伯驾,荒芦寒打雁奴更。”参见“ 龙伯国 ”。...
滂沱的意思:[释义](形)(雨)下得很大。联绵式。涕泗~(形容哭得很利害)。(作谓语)...
轻出的意思:(1).随便外出。《墨子·七患》:“是若 庆忌 无去之心,不能轻出。”《剪灯新话·滕穆醉游聚景园记》:“且又勤于治家,洁于守己,虽中门之外,未尝轻出。”(2).谓简从出行。《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3).谓轻率出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然其后卒遭 王嗣宗 之辱,可以为轻出者之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教坊官一品服》:“ 南峯 隐居,久负重名。一旦轻出,为圣主所侮,时以为真倡优畜之也。”...
山巅的意思:亦作“ 山颠 ”。山顶。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汉 郑玄 笺:“卒者崔巍也。谓山巔之末也。” 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之四:“ 赤甲 白盐 俱刺天,閭阎繚绕接山巔。” 鲁迅 《集外集拾遗·怀旧》:“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 萧乾 《初冬过三峡》:“过 瞿塘峡 ,山巅积雪跟云絮几乎羼在一起。”...
涕滂的意思:涕泗滂沱。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
天汉的意思:◎ 天汉 Tiānhàn(1) [the Milky Way](2) 书面语称银河(3) 汉武帝刘彻的年号(公元前100——前97)天汉元年。——《汉书·李广苏建传》...
尾闾的意思:(1).古代传说中泄海水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於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閭 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成玄英 疏:“ 尾閭 者,泄海水之所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復废,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 尾閭 ,水之从海水出者也,一名 沃燋 ,在东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称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处,故称閭也。” 唐 李德裕 《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 漆园 书,及此闻溪漏,方欣验 尾...
五山的意思:(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 岱舆 、 员嶠 、 方壶 、 瀛洲 、 蓬莱 。《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莱 。”(2).五座山。指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史记·孝武本纪》:“ 中国 华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东莱 ,此五山 黄帝 之所常游,与神会。”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3).五座山。指中岳...
朽骨的意思:谓死者之骨。亦指死者。《韩非子·忠孝》:“朽骨烂肉施於土地,流於川谷。”《汉书·王莽传下》:“遂令天下城邑为虚,丘陇发掘,害徧生民,辜及朽骨。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 莽 之甚者也。” 唐 李绅 《悲善才》诗:“闻道善才成朽骨,空餘弟子奉音徽。”...
员峤的意思:神话中的仙山名。《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 杨伯峻 集释:“《释文》云:嶠,渠庙切,山鋭而高也。” 宋 沉辽 《陪客游山》诗:“峭岭想 员嶠 ,横溪胜 若耶 。”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三:“何时出此围,中宵梦 员嶠 。”...
中伤的意思:◎ 中伤 zhòngshāng[slander;malign;calumny;vilify] 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后汉书·杨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