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二首(其一)
性岂与人殊,难忘贱且贫。
遇境辄自信,行浊而志清。
此语非圣贤,大言以徇情。
性习本同源,明昧互相倾。
理必不胜欲,观浅乃无成。
凡夫贪着事,吾师之所箴。
有初鲜克终,岂不负生平。
长揖谢世间,决志归山林。
饘粥亦可食,努力事躬耕。
少者效勤劬,晨宵予在心。
但得无馀想,山水有知音。
鉴赏
这首诗《耕田二首(其一)》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上追求名利、丧失本真的现象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于自然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首句“举世竞干谒,俯仰丧其真”描绘了当时社会中人们为了追求名利而盲目攀附、丧失自我本质的景象。接着,“性岂与人殊,难忘贱且贫”则强调了人性的本质并未改变,即使身处贫困,也难以忘记曾经的困苦,体现了对人性深处的洞察。
“遇境辄自信,行浊而志清”表明了诗人面对外界环境时能够坚守自我,即使行为可能显得世俗,但内心却保持着高洁的品质。接下来的“此语非圣贤,大言以徇情”则表达了对那些夸大其词、追求虚名的行为的批评,强调了真实与真诚的重要性。
“性习本同源,明昧互相倾”揭示了人性中光明与黑暗的相互影响,暗示了人们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自我。“理必不胜欲,观浅乃无成”进一步阐述了理性与欲望之间的冲突,指出过于浅薄的追求往往导致失败。
“凡夫贪着事,吾师之所箴”提到了凡人的贪婪行为,并引用了佛家的教诲来警示世人。接下来的“有初鲜克终,岂不负生平”表达了对人生短暂、难以始终如一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避免空负一生。
最后,“长揖谢世间,决志归山林”表达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望。“饘粥亦可食,努力事躬耕”则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满足,重要的是通过亲自耕作来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少者效勤劬,晨宵予在心”表明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学习勤劳,无论早晚都放在心上。“但得无馀想,山水有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喜爱,认为山水之间能找到心灵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