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
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
石像雷霆启,江沙鼎鼐期。
岳僧来坐夏,秦客会题诗。
冈转泉根滑,门升藓级危。
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
歇鹤松低阁,鸣蛩径出篱。
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层支。
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
清斋奔井邑,玄发剃熊罴。
极浦征帆小,平芜落日迟。
风篁清却暑,烟草绿无时。
信士三公作,灵踪四绝推。
良游如不宿,明月拟何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郭内:城内。青山寺:青山中的寺庙。
崛奇:奇特。
白云:白色的云彩。
生:升起。
院落:庭院。
流水:流水。
下:流过。
城池:城墙。
石像:石雕。
雷霆:雷电。
启:唤醒。
江沙:江边的沙子。
鼎鼐:古代烹饪器具。
期:期待。
岳僧:山岳地区的僧人。
坐夏:避暑。
秦客:来自秦国的客人。
冈转:山路弯曲。
泉根:泉水源头。
滑:湿滑。
门升:门阶上升。
藓级:长满苔藓的台阶。
紫微:古代星名,也指皇帝。
黄绢:黄色的丝织品,古代用来写字。
昔年:过去。
歇鹤:歇息的鹤。
松低阁:松树环绕的楼阁。
鸣蛩:鸣叫的蟋蟀。
粉垣:白色的墙壁。
千堵:众多。
束:围拢。
金塔:金色的塔。
九层:九层高。
啼鸟:鸣叫的鸟。
笙簧:笙和簧管乐器。
清斋:清净的斋戒。
奔:忙碌。
井邑:城镇。
玄发:白发。
剃:剃度。
熊罴:比喻勇猛。
极浦:遥远的水边。
征帆:远行的船只。
小:变小。
平芜:平坦的草地。
落日:夕阳。
迟:缓慢。
风篁:风吹过的竹林。
清却暑:驱散暑热。
烟草:烟草田。
绿无时:翠绿不断。
信士:虔诚的信徒。
三公:古代最高级别的官员。
作:赞颂。
灵踪:神圣的遗迹。
四绝:独一无二。
推:推崇。
良游:美好的游历。
不宿:未能过夜。
拟:打算。
何之:去哪里。
翻译
城内的青山寺,难以形容它的奇特。白云缭绕在庭院,流水从城墙边缓缓流过。
石头雕像仿佛被雷电唤醒,江沙似乎期待着烹煮的盛宴。
山岳僧人来避暑,秦地客人聚集题写诗篇。
山路弯曲,泉水源头湿滑,门口的苔藓台阶显得险峻。
今日紫微星的诗句,映照着往昔黄绢碑的辉煌。
歇息的鹤群松树低矮,蝉鸣声穿过竹篱。
千堵粉墙围拢,九层金塔高耸。
鸟儿的鸣叫如同笙簧和弦,花朵盛开如锦绣画卷。
僧人在清斋中忙碌,白发僧人剃度如熊罴般勇猛。
远处的航船在视野中变小,平野上夕阳缓缓落下。
风吹过竹林驱散暑气,烟草翠绿无尽。
虔诚的信徒们赞颂三位公卿的功德,这里灵迹四绝闻名。
如果美好的游历不能过夜,明月又该去向何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建筑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崇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郭内青山寺,难论此崛奇。白云生院落,流水下城池。"
开篇即以宏伟的景象引入,山寺坐落于城郭之内,青山环绕,古寺神秘,白云缭绕在寺院之间,流水潺潺自城池中流过,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片超凡脱俗的氛围。
"石像雷霆启,江沙鼎鼐期。岳僧来坐夏,秦客会题诗。"
接下来,诗人笔触转向寺内的石像和自然环境,它们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历史或传说。岳僧与秦客相聚,共同赋诗,这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墨客的游历活动,也映射出佛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的交融。
"冈转泉根滑,门升藓级危。紫微今日句,黄绢昔年碑。"
下一段描写寺院内部景象,泉水在山石间流淌不息,寺门周围长满了苔藓,显得古老而又神秘。紫微和黄绢的提及,则是对佛教经典或历史事件的点缀。
"歇鹤松低阁,鸣蛩径出篱。粉垣千堵束,金塔九层支。"
接下来诗人写到了寺院内的某种鸟类和昆虫,以及细腻的建筑描写,这些都是对寺庙环境的一种刻画。
"啼鸟笙簧韵,开花锦绣姿。清斋奔井邑,玄发剃熊罴。"
这部分则是对声音和色彩的细腻捕捉,以及僧侣生活的一瞥,展示了寺院内外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极浦征帆小,平芜落日迟。风篁清却暑,烟草绿无时。"
诗人的笔触转向远方的水域,描绘了一种出行的场景,以及对时间流逝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感慨。
"信士三公作,灵踪四绝推。良游如不宿,明月拟何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信仰与精神追求者的尊敬,并以“良游”自诩,似乎在思考着自己的生命轨迹和未来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天王寺的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净土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