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山人归天台
唐 · 杜荀鹤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拼音版原文
翻译
因为谈论天台山,心中萌生了回归的思绪,背着布囊持着藤杖,笑着离开城市。不愿让日月的忙碌牵绊,我选择与自然的烟萝相伴,享受野外的生活。
古老的潭水被乌云笼罩,秋日的桧树下鹤鸣声清脆。
这里处处适宜隐居,何必在乎世人的知晓和姓名。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赴任天台县的送别之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因话天台归思生,布囊藤杖笑离城。" 这两句诗描写朋友携带简单行囊,手持藤杖,笑着离开城市,前往天台县。这既表明了出发的轻松自在,也隐含了对新环境的期待。
"不教日月拘身事,自与烟萝结野情。"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能够摆脱世俗羁绊,自由地生活于大自然之中的羡慕和赞美。这里的“烟萝”形象生动,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龙镇古潭云色黑,露淋秋桧鹤声清。" 描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通过对天气和自然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与深远的氛围。
最后两句"此中是处堪终隐,何要世人知姓名。" 表达了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归宿,不必再为名利所累。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