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琼台观(其二)
明 · 袁宏道
一帕覆长眉,深衣大带垂。
无通名姓地,有驾鹄鸾时。
为客烹乌药,教人悟白髭。
声名与荣利,膏火露花儿。
无通名姓地,有驾鹄鸾时。
为客烹乌药,教人悟白髭。
声名与荣利,膏火露花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神秘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首句“一帕覆长眉,深衣大带垂”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隐士的外在形象,头戴面帕遮掩长眉,身着深色宽大的衣服,腰间系着长长的衣带,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隐逸氛围。
接着,“无通名姓地,有驾鹄鸾时”两句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他或许不为世人所知,没有留下姓名和事迹,但在特定时刻,如驾乘鹄(天鹅)或鸾(凤凰)这样的神话生物,暗示着他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或与自然界的某种特殊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为客烹乌药,教人悟白髭”则描绘了隐士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他为客人准备了名为“乌药”的草药,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同时也通过这种交流,引导客人领悟到某些人生哲理,触及心灵深处。
最后,“声名与荣利,膏火露花儿”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在隐士看来,声名和荣利不过是过眼云烟,如同燃烧的油脂和露水中的花朵,短暂而易逝。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简朴、自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隐士的形象和生活细节,传达了对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