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證果寺
宋 · 李昴英
久闻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
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
香凝永昼添谈柄,风送长松爽茗瓯。
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
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
香凝永昼添谈柄,风送长松爽茗瓯。
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
注释
久闻:长久以来听说。北寺:北方的寺庙。
清幽:清静幽深。
花田:花园。
遂:于是。
近国:靠近都城。
好山:美丽的山峦。
烟雨:烟雾般的雨水。
参天乔木:高大入云的树木。
几春秋:多年。
香凝:香气凝聚。
永昼:整天。
添谈柄:增加谈话的话题。
风送:微风送来。
长松:高大的松树。
爽茗瓯:清爽的茶杯。
此境:这样的景致。
今才逢:直到今天才遇到。
我辈:我们这些人。
不留诗:不留下诗篇。
鹤猿羞:让飞鹤和猿猴感到羞愧。
翻译
长久以来听说北寺最为清静幽深,于是为了赏花特意前来游玩。靠近都城的好山多半笼罩在烟雨之中,高耸入云的大树经历了多少个春秋岁月。
香气凝聚的白天增添了聊天的话题,微风吹过送来阵阵松涛和茗茶的清香。
这样的景致直到今日才被我们这些人才有幸遇见,若不留下诗篇,连飞鹤与猿猴也会感到羞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北寺的参访与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首句“久闻北寺最清幽,因看花田遂一游”表明诗人早有所闻,北寺之美清幽宜人,因此决定亲自前往探访。在这次游览中,诗人的视线不仅局限于建筑物,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环境——花田。
“近国好山半烟雨,参天乔木几春秋”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这里的“好山”、“乔木”都是积极的情感寄托,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更象征着诗人对精神寄托之所在的向往。而“半烟雨”和“几春秋”则营造了一种既有季节变化又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的氛围。
第三句“香凝永昼添谈柄,风送长松爽茗瓯”中,“香凝永昼”可能指的是寺院内某种花香或是清幽的气息在阳光下久久弥散,而“风送长松爽茗瓯”则形象地描绘了微风拂过松树,带来阵阵清凉,这里的“茗瓯”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用以品茶的器具,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此境今才逢我辈,不留诗去鹤猿羞”,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景象的珍视和自豪。诗人认为这样的境遇对于他这一代人来说实属难得,因此不愿意通过诗歌将其流传下去,反而感到一种如同鹤与猿之间的羞涩。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寺院文化氛围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