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蒸溽奉王元规学士
雨如甑笠汗,但作气蒸赫。
思君屡欲往,露顶不可帻。
坐怀屋漏下,蜗牛颇争席。
屋漏人自佳,泥沙卧圭璧。
我衰了无营,饱睡梦书策。
家贫苦无书,岂复有漂麦。
不了汤饼事,可致万钱客。
正须裹饭来,濯足水三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偃蹇:形容火焰微弱但仍燃烧。踧踖:形容局促不安的样子。
甑笠:古代炊具,比喻密集的雨水。
气蒸赫:形容热气蒸腾。
露顶:指光头,不戴帽子。
蜗牛:比喻处境艰难的人。
圭璧:比喻珍贵的人品。
营:谋求,经营。
漂麦:丰收的麦子,这里指富裕的生活。
汤饼:面条,这里泛指食物。
万钱客:豪客,指慷慨大方的人。
濯足:洗脚,比喻洗涤疲劳。
三尺:形容水深,这里夸张表达。
翻译
年迈的火焰还在燃烧,黄金般的青春却显得局促不安。雨水像蒸笼一样密集,只能带来热气蒸腾的感觉。
我多次想去看望你,但无法遮住光头,戴上头巾。
身处漏雨的屋内,连蜗牛都似乎在争夺栖身之地。
虽然屋漏,但人心却美好,如同圭璧虽埋于泥沙中。
我已衰老,无所追求,只愿饱睡,梦中翻阅书籍。
家中贫困,书籍匮乏,哪里还能期待丰收的麦子。
无法料理煮面之事,却能引来豪客花费万钱。
正需要你送饭来,让我洗去尘世的疲惫,哪怕水深三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而潮湿的夏日场景,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生活困境。开篇“老火尚偃蹇,稚金殊踧踖”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烈日如焚的感觉,其中“老火”指的是长时间的高温,“稚金”则是对阳光的美好比喻,但这里却用来表现其炙热难耐。接着“雨如甑笠汗,但作气蒸赫”进一步强调了湿热交加的氛围,连空气都变得炽热而沉重。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心中所思念之人却不可达,“露顶不可帻”表现了即便是外出也无从遮挡炎热。室内也并非避难之地,“坐怀屋漏下,蜗牛颇争席”描绘了一幅雨水渗漏、连蜗牛都要争夺干燥之所的图景。
“屋漏人自佳,泥沙卧圭璧”一句,或许是对这种生活境遇的一种无奈接受,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的某种嘲讽。然而接下来的“我衰了无营,饱睡梦书策”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不甘与逃避,虽然生活贫困且无书可读,但在梦中仍能寻得片刻的精神慰藉。
“家贫苦无书,岂复有漂麦”一句,再次强调了家庭的贫穷以及书籍的稀缺,这对于热爱学习和文化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紧接着,“不了汤饼事,可致万钱客”则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同时也反映出现实中的物质匮乏。
最后,“正须裹饭来,濯足水三尺”一句,或许是在强调生活的艰辛和必须面对的现实,即便在困境中,也要找到生存下去的方式。这两句可能也隐含着诗人对于未来某种期望或行动的暗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在暑雨蒸溽之日所体验到的生活艰辛与精神困顿,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未来某种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