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须竹送芋岩归窆竟心艇溯湘转郡城有作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谁将今古作浮烟,人各为心亦自怜。
饮泣当年闻国变,埋心遥夜但天全。
青编无字酬双泪,赤县何时慰九泉。
千计不如归尺土,飘零人在钓鱼船。
饮泣当年闻国变,埋心遥夜但天全。
青编无字酬双泪,赤县何时慰九泉。
千计不如归尺土,飘零人在钓鱼船。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探讨了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常。首句"谁将今古作浮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世事如梦的感慨,将古今比作轻烟,暗示其短暂易逝。第二句"人各为心亦自怜"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世事纷扰时,各自内心充满哀怜和自我怜悯。
接下来,诗人回忆过去,"饮泣当年闻国变",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时期的悲痛之情,泪水涟涟,心系国事。"埋心遥夜但天全"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安宁的深深期盼,即使身处远方,仍关注着天下的安危。
"青编无字酬双泪"中的"青编"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稿,这里象征着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哀思,只能用泪水来寄托。"赤县何时慰九泉"进一步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怀念,希望有朝一日能为他们在地下世界带来安慰。
最后两句"千计不如归尺土,飘零人在钓鱼船",诗人感叹个人的无依无靠,即使有再多的计谋,都不如回归故乡的一寸土地,流露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无奈,以"钓鱼船"象征隐逸的生活,也暗含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个人经历和感受,展现了对历史、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