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荆玉篇
唐 · 陈子昂
鸱夷双白玉,此玉有缁磷。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悬之千金价,举世莫知真。
丹青非异色,轻重有殊伦。
勿信玉工言,徒悲荆国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鸱夷:古代一种皮囊,这里指装玉的容器。白玉:珍贵的白色玉石。
缁磷:黑色的斑点或瑕疵。
千金价:极高的价值,形容非常珍贵。
真:真实的,此处指玉的真正价值。
丹青:这里泛指绘画,也可指颜色。
异色:不同的颜色。
殊伦:不同寻常,有显著差异。
玉工:琢玉工匠。
荆国人:楚国人,典故出自《韩非子·五蠹》,比喻无知或被欺骗的人。
翻译
鸱夷中盛着两颗白玉,这玉有黑色斑点。尽管价值千金,世上无人能识其真面目。
虽然色泽相近,但它们的重量和价值却大不相同。
不要听信玉匠的言论,只会让人像楚人那样徒然悲伤。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颜色的玉石,表达了诗人对于真伪的辨别和价值观念的思考。诗中的“鸱夷双白玉”象征着纯洁无瑕,而“丹青非异色”则暗示了世人的认知往往被表面的颜色所迷惑。在这首诗中,陈子昂通过对玉石的描写,批判了一些人盲目追求外在装饰而忽略了真实价值。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上人们轻信工匠言论,而非要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的现象。
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哀愍,通过“徒悲荆国人”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那些只被表面的光鲜迷惑而忽视真实价值的人感到悲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的哲理思考和艺术造诣。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与批判精神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到的审美观点,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