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岩老通判全州
宋 · 杨万里
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
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锡笔砚供醉吟。
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
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堕在湘水滨。
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
归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锡笔砚供醉吟。
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
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堕在湘水滨。
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
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
归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潇湘:湖南的别称,泛指湘江流域。斑竹林:产斑竹的地方,象征高雅。
天锡:上天所赐。
醉吟:酒后作诗。
湘山:指湖南的山。
湘水:湖南的主要河流湘江。
清庙:古代宗庙,此处指皇家收藏。
乌衣枢相:指宰相,乌衣巷是古时南京的贵族聚居区。
水镜:形容宰相洞察一切。
一道人材柄:选拔人才的权柄。
三贤:指三位杰出的人才。
诚斋:作者的书房名,杨万里自号诚斋主人。
锦囊新句子:比喻新的优秀诗文。
翻译
潇湘的山峦犹如一支笔,潇湘的流水恰似一滴墨水。白石因官职而置身斑竹林,上天赐予他笔和砚台,供他醉中作诗。
愿以湘山点缀湘水,让美景如画卷铺满青天的纸张。
皇家殿堂搜集清庙中的珍宝,其中奇珍异宝不慎落入湘水边。
乌衣巷的宰相如今如明镜般清澈,手中握有选拔人才的权柄。
何况还有三位贤才在外台,只需稍加推荐,他们就能直上青云。
归来时,若能光临我的书房诚斋,定会带来新的佳句如锦囊中珍藏。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送黄岩老通判全州》。诗中不仅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融入了对书写工具和文人雅事的寄托。
"潇湘之山可当一枝笔,潇湘之水可充一砚滴。" 这两句以潇湘山水比喻书写工具,意在表达诗人对书法、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渴望。
"白石得官斑竹林,天锡笔砚供醉吟。" 描述的是一处幽雅的书房环境,白石桌案,斑竹环绕,天然形成的笔砚,都是创作的良伴,诗人在此环境中得以尽情吟咏。
"好将湘山点湘水,洒满青天一张纸。" 这里则是诗人对书写艺术的追求,他希望能把潇湘的山水灵气融入自己的文字之中,就像洒落在纸上一样自然而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 "台家旁搜清庙珍,奇珍堕在湘水滨。乌衣枢相今水镜,手提一道人材柄。" 则是对黄岩老通判的赞美,他不仅拥有珍贵的物品,还有着深厚的人格魅力,就像水中的镜子一样清澈。
最后几句 "外台况复有三贤,看即吹嘘送上天。归来肯过诚斋里,分似锦囊新句子。" 表达了诗人对黄岩老通判及其同僚的敬仰,以及期待他归来后能继续在书房中交流新创作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文房四宝和人物品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学艺术的高度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