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中过访
正逢新雨足,忽见故人来。
烧笋供茶碗,烹薇荐粥杯。
欲留君共住,分石坐堆堆。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温馨与自然之美。首句“扫迹千岩里”,诗人居住在深山幽谷之中,远离尘嚣,独享宁静。接着“柴门久不开”,虽门扉紧闭,却阻挡不了友人的来访,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正逢新雨足”一句,点明了时节与环境,春雨绵绵,大地润泽,为后文的场景铺垫。而“忽见故人来”则突出了友情的珍贵与意外的惊喜,即使是在这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烧笋供茶碗,烹薇荐粥杯”两句,生动展现了主人以山中食材款待朋友的情景。烧煮竹笋,烹煮野菜,虽是简朴之食,却充满了生活的诗意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通过食物的准备,不仅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也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
最后,“欲留君共住,分石坐堆堆”表达了主人希望与来访者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然的美好,邀请朋友一同在此山石间坐谈,享受这份难得的相聚时光。这种邀请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充满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画面,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视。
词语解释
茶碗的意思:◎ 茶碗 cháwǎn[tea bowl;large teacup] 无手把的用来盛茶水的碗。一种有碟和瓷盖的茶碗叫盖碗杯...
柴门的意思:◎ 柴门 cháimén[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堆堆的意思:(1).兀立貌。 唐 韩愈 《路傍堠》诗:“堆堆路傍堠,一双復一隻。”(2).久坐不移貌。 唐 王建 《新嫁娘词》之一:“邻家人不识,牀上坐堆堆。”《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与他娘两个闲话白嚼蛆,堆堆坐,堆堆讲,也没甚厌时。” 清 翟灏 《通俗编·状貌》:“其本字当作敦。《诗》:‘敦彼独宿。’敦,音堆。注云:‘不移貌。’……《素问》:‘土形人则敦敦然,兀兀然。’皆即 唐 宋 所云堆堆。”...
故人的意思:◎ 故人 gùrén(1) [old friend]∶旧交,老朋友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国演义》(2) [former wife]∶古称前妻或前夫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 又新人从门入,故人(指前妻)从阁去。(4) [the departed;the dead]∶已死的人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谊,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5) [disciples and old followers]∶对门生故吏既亲切又客气的...
扫迹的意思:见“ 扫跡 ”。亦作“扫蹟”。1.扫帚扫过的痕迹。 晋 左思 《娇女》诗:“明朝弄梳臺,黛眉类扫跡。”(2).扫除车轮痕迹。表示谢绝宾客。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跡。”(3).指绝迹。 宋 陆游 《山园杂咏》之三:“俗客年来真扫迹,清樽日暮独忘归。”...
雨足的意思:(1).雨量充足。《书·洪范》“曰雨、曰暘” 唐 孔颖达 疏:“雨足则思暘,暘久则思雨。” 宋 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九郡报来都雨足,插秧收麦喜村村。”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2).雨脚。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隋书·长孙晟传》:“﹝ 长孙晟 ﹞夜登城楼,望见磧北有赤气,长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 宋 寇準 《点绛唇》词:“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参见“ 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