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显学挽词二首(其二)
宋 · 林季仲
忆向沙头别,谁知地下游。
祠堂只如旧,庭竹自生秋。
回首山埋玉,伤心月满楼。
慎江日夜去,中有泪俱流。
祠堂只如旧,庭竹自生秋。
回首山埋玉,伤心月满楼。
慎江日夜去,中有泪俱流。
注释
忆:回忆。向:向着。
沙头:沙洲边。
别:离别。
谁知:谁曾料到。
地下游:此一别再无相见。
祠堂:祠庙。
只如:依旧像。
旧:昔日。
庭竹:庭院中的竹子。
自生:独自生长。
秋:秋天。
回首:回望。
山埋玉:山峦掩埋了珍贵的东西(可能指人或物)。
伤心:悲痛。
月满楼:满月洒满楼阁。
慎江:江水。
日夜去:日夜流淌。
中:其中。
泪俱流:泪水一同奔流。
翻译
回忆在沙洲边的离别,谁曾料到会有此一别再无相见。那座祠堂依旧如昔,庭院里的竹子独自迎来秋天的凋零。
回望过去,山峦掩埋了往日的珍宝,满月洒落空楼,令人悲从中来。
江水日夜流淌,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悲伤,仿佛泪水一同奔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季仲为程显学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故友深深的怀念和哀悼之情。首联“忆向沙头别,谁知地下游”回忆了与程显学在沙头分别的情景,暗示了他已经离世,令人感慨万分。接下来,“祠堂只如旧,庭竹自生秋”描绘了祠堂依旧,但人已不在,只有庭前的竹子随季节更替而自然生长,寓示着时光流转,人事无常。
“回首山埋玉,伤心月满楼”通过“山埋玉”象征逝者长眠,月满楼则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诗人抬头望月,心中充满悲痛。“慎江日夜去,中有泪俱流”以江水东流比喻时光流逝,诗人内心的情感如同江水中的泪水,一同奔涌而出,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哀思和无尽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失去挚友的悲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