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衲送至江干自嘲
明 · 袁宏道
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
餐云醉石几经春,毕竟驱上长安路。
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
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
餐云醉石几经春,毕竟驱上长安路。
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
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诸衲送至江干自嘲》。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往返于油江渡口的情景,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与自嘲之情。
首句“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跨度,二十年间诗人往返油江渡口五次,暗示了他频繁的行旅生活和可能的仕途奔波。接着,“餐云醉石几经春”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生活状态——餐风饮露,与自然为伴,似乎在享受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然而,“毕竟驱上长安路”一句转折,揭示了诗人最终还是被现实所迫,不得不踏上前往长安(古代政治中心)的官场之路,体现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妥协。
接下来,“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几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油江渡口的景象,柳树如云般繁茂,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一句“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则以僧人之口,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在提醒诗人,世间的喧嚣与烦恼,不应成为心灵的负担。僧人的笑声与话语,或许是对诗人的一种慰藉,鼓励他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更蕴含着对内心平静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