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阮芸台侍郎偕朱野云山人补种柳树于拈花寺赏析

阮芸台侍郎偕朱野云山人补种柳树于拈花寺

清 · 法式善
清露堂久圮,亦园犹可寻。
遗文渐零落,松雪偕云林。
诗载佳山堂,三复伤人琴。
当日毛陈朱,声价侔璆琳。
相公携斗酒,溪上时行吟。
检讨辑旧闻,逸事多浮沈。
拈花旧刹存,秃柳摇疏阴。
磬声云外来,触我清凉心。
徙倚古亭西,坐听山鸟音。
荒凉暮色起,远接西山翠。
退谷有残花,西涯无旧寺。
兹水尚明瑟,回环绕初地。
芦芽与苇根,雪尽春风吹。
阴阳向背势,结构出精意。
江湖数幽客,各具扁舟思。
故乡旷别久,姑托鱼鸟醉。
野云老画师,花间抱佛睡。
约我翻残书,补作万柳记。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法式善的诗《阮芸台侍郎偕朱野云山人补种柳树于拈花寺》描绘了一幅清雅而怀旧的画面。诗中首先提到清露堂和亦园的遗迹,暗示历史的沧桑。接着,诗人感叹遗文散失,只有松雪伴着云林,流露出对往昔文人墨客风采的追忆。毛陈朱三人曾在此地声名显赫,如同璆琳般珍贵。

诗中描绘了侍郎阮芸台带着斗酒,溪边吟咏,检讨旧闻,记录逸事,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珍视和整理。拈花寺虽存,但旧日繁华已逝,只剩秃柳和疏影,磬声悠扬,带来一丝清凉。诗人漫步古亭,聆听山鸟鸣叫,感受暮色中的荒凉与远处西山的翠色。

在寺庙周围,诗人发现仍有残花和初生之地,水色依然明亮,芦芽与春风吹拂,展现出生机。他赞赏自然景观的阴阳对比和精心布局,暗寓人生哲理。最后,诗人提及自己与友人如幽客般寄情山水,借鱼鸟寄托思乡之情,而友人野云老画师则在花间静眠,仿佛与佛同修。

整首诗以种柳为线索,串联起历史、自然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