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两首(其二)
行开数重壁,转出几家村。
老犬隔篱睡,童儿绕树喧。
前方近桃坞,可是武陵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山行的艰难与壮美。首句“怪石崚嶒路屈盘”以峭壁怪石和曲折的道路开篇,营造出登山的险峻氛围。次句“下山更比上山难”转折,指出即使下山也非易事,进一步强调了山行的不易。接着,“马蹄踏碎霜天月”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马蹄声与月光相融合,既展现了行进中的动态美,又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夜景。最后,“无数征人犯晓寒”点明了行者的身份和处境,他们不畏严寒,披星戴月地前行,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山行的艰难与壮美,还蕴含了对行者坚韧精神的赞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词语解释
方近的意思:◎ 方近 fāngjìn[nearby] 〈方〉∶临近;不远的地方方近名胜很多...
可是的意思:[释义](连)表示转折,前面常有“虽然”等连词相呼应。大家虽然很累,~都很愉快。 [构成]偏正式:可〔是...
前方的意思:[释义](1) (名)本义前面;空间或位置靠前的部分。 (2) (名)接近战争的地区。 [构成]偏正式:前(方 [例句]这支部队正开赴前方。(作宾语)[反义]后方...
山气的意思:(1).山中的云雾之气。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高宗 《九月九日》诗:“野浄山气歛,林疏风露长。” 金 元好问 《僧寺阻雨》诗:“山气森岑入葛衣,砧声偏与客心期。”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2).山中气候;山中空气。 明 袁宗道 《夏日小斋杂兴》诗之三:“最怜山气爽,徙榻傍窗纱。” 郭沫若 《游里加湖》:“傍晚在湖边林际散步,山气肃穆,沁人心脾。”...
童儿的意思:◎ 童儿 tōng’er[houseboy;manservant;servant] 即僮儿,年岁小的仆人。携童儿数人。——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武陵的意思: 拼音:wǔ líng简介武陵郡名,陶渊明《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此武陵人当是“武陵郡人”。晋孝武帝《征武陵袭元之》、晋胡济(尚书郎)《荐武陵伍朝疏》、六朝刘潜《为武陵王谢赐弟启》中的“武陵”,也应是指“武陵郡”地区。在历代写“武陵”的诗文中,如唐孟浩然的《武陵泛舟》、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为题》、《武陵...
行开的意思:颁布。《水浒传》第二回:“随即押下文书,行开诸州各府,捉拿逃军 王进 。”《水浒传》第三五回:“近闻朝廷册立皇太子,已降下一道赦书,应有民间犯了大罪,尽减一等科断,俱已行开各处施行。”...
氤氲的意思:◎ 氤氲 yīnyūn[dense mist] 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云烟氤氲...
月痕的意思:(1).月影;月光。 宋 陆游 《晓寒》诗:“鸡唱欲阑闻井汲,月痕渐浅觉窗明。”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趁碧桃树儿映纤纤月痕,绕苍苔逕儿步微微露痕,湿香罗袖儿揾行行泪痕,这其间夜正深,更将尽,那琴声却在何处相闻。”《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一线月痕和着星光,虽不甚明白,也微微看得见。”(2).比喻女子的妆痕。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段成式》:“妓有醉殴者, 温飞卿 曰:‘若状此,便可以疻面对捽胡。’ 成式 乃曰:‘捽胡云彩落,疻面月痕消。’”...
重壁的意思:(1).复壁。即夹墙。《晋书·沉充传》:“﹝ 充 ﹞败归 吴兴 ,亡失道,误入其故将 吴儒 家, 儒 诱 充 内重壁中。”(2).指城墙。 唐 许敬宗 《奉和初春登楼即日应诏》:“旭日临重壁,天眷极中京。”...
武陵源的意思:(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载: 晋 太元 中, 武陵 渔人误入 桃花源 ,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 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復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唐 宋之问 《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 武陵源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 武陵源 。”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七:“归来向人説,疑是 武陵源 。”亦作“ 武陵滩 ”、“ 武陵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