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疏竹三禽图赏析

疏竹三禽图

明 · 高启
棘枝疏瘦竹枝低,三鸟寒多每并栖。
月落山空秋梦断,不知谁个最先啼。

拼音版原文

zhīshūshòuzhúzhīsānniǎohánduōměibìng

yuèluòshānkōngqiūmèngduànzhīshuízuìxiān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启的《疏竹三禽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棘枝疏瘦竹枝低",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冬季的景象,棘枝稀疏,竹子也因寒冷而显得低垂,透露出一种清冷的气息。"三鸟寒多每并栖",进一步描绘了三只鸟儿在寒冷中依偎在一起的情景,它们相互取暖,暗示着生活的艰辛和团结互助。

"月落山空秋梦断",随着月亮落下,夜晚的寂静使得梦境也随之消散,画面转为现实的孤寂。"不知谁个最先啼",最后一句留白,让人想象在这空旷的山间,究竟是哪一只鸟儿首先打破沉寂,发出啼鸣,增添了诗的意境和听觉效果。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微妙互动,以及诗人对季节更迭、生活况味的深深感慨。

词语解释

落山的意思:指太阳下山。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子夜>和国货年》:“明明还只是子夜,而居然以为天已经大亮了,甚至于太阳又要落山了。” 赵树理 《套不住的手》:“ 陈秉正 老汉从吃过早饭起程,直走到太阳快落山才到。”...

梦断的意思:犹梦醒。 唐 李白 《忆秦娥》词:“簫声咽, 秦 娥梦断 秦 楼月。” 元 尹公远 《尉迟杯·题卢古溪响碧琴所》词:“何事梦断湖山,尚 九里 松声,八月潮怒。”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五:“残灯彷彿朱衣语,梦断潮声夜殷牀。”...

三鸟的意思:古代神话中 西王母 身边的三只青鸟。亦为使者的泛称。《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少鵹,一名曰青鸟。” 郭璞 注:“皆 西王母 所使也。” 汉 刘向 《九叹·忧苦》:“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洪兴祖 补注:“三鸟, 王母 使者。” 南朝 梁 江淹 《陆平原羁宦》诗:“愿言寄三鸟,离思非徒然。” 唐 李益 《长社窦明府宅夜送王屋道士常究子》诗:“旦随三鸟去,羽节凌霞光。”...

疏瘦的意思:亦作“疎瘦”。亦作“踈瘦”。犹消瘦;清瘦。《晋书·王羲之等传论》:“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韦詵》:“ 韦氏 举家视之帘下,宽衣碧衫,踈瘦而长。” 宋 张耒 《寄答参寥》诗之五:“萧萧江湖客,疎瘦若秋竹。” 宋 陆游 《齐天乐·三荣人日游龙洞作》词:“漫禁得梅花,伴人疎瘦。”...

谁个的意思:[释义](代)〈方〉哪一个人,谁。 [构成]偏正式:谁(个...

竹枝的意思:(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