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张君玉赏析

寄张君玉

宋 · 喻良能
橘亭一别五回冬,寤寐何曾置此翁。
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
夫君不寄平安信,而我方栖簿领丛。
三峡江高天共远,侧身西望兴何穷。

拼音版原文

tíngbiéhuídōngmèicéngzhìwēng

èrshíshēngqiūhòudiǎnqiānwàiyuèmíngzhōng

jūnpíngānxìnérfāng簿lǐngcóng

sānxiájiānggāotiāngòngyuǎnshēn西wàngxīngqióng

注释

橘亭:指代一个地点,可能是诗人与朋友分别的地方。
置:放置,这里指忘记。
翁:指代那位老友。
二十五声:古代夜晚报时的更声,每更约四个小时。
八千里:形容路途遥远。
月明中:明亮的月光下。
夫君:古时对丈夫的称呼。
平安信:指家人或朋友问候平安的信件。
簿领丛:官场文书、事务繁多的地方。
三峡:长江上的三个重要峡谷。
天共远:形容天空与江面相接,视野开阔。
兴何穷:思绪或情感无尽。

翻译

自从橘亭分别已五个冬天,日夜思念从未忘记这位老友。
在秋后的二十五次更声中,我在八千里外的明月下遥想。
丈夫没有寄来平安家书,而我正身处官场的繁琐之中。
长江三峡水势高远,天空与之相接,我向西望去,思绪无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寄张君玉》,表达了对友人张君玉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橘亭一别五回冬",通过"橘亭一别"回忆两人分别的情景,时间跨度长至五个冬天,体现了友情的深厚和时光的流转。"寤寐何曾置此翁",表达了诗人无论日夜都难以忘怀对方,对友人的牵挂始终如一。

接下来两句"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以秋天的二十五声更漏声和八千里外的明月,象征着时空的遥远,但诗人的心意却跨越了这些距离,寄托着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夫君不寄平安信",暗示了友人未及时寄来消息,让诗人感到一丝担忧。

"而我方栖簿领丛",诗人自述自己忙于俗务,生活琐碎,但仍不忘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两句"三峡江高天共远,侧身西望兴何穷",以壮丽的三峡江景为背景,诗人侧身西望,寓言自己对友人的思念无尽,如同江水滔滔,天际无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