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观开元皇帝东封图
唐 · 马戴
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
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
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
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俨若:宛如,好像。翠华:指帝王的仪仗队,特指有翠羽装饰的旗帜。
登封: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此处特指泰山封禅。
图:图景,景象。
冕旒: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代指皇帝。
明主:圣明的君主。
冠剑:戴冠佩剑,指文武官员。
侍臣:侍奉帝王的臣子。
迹类:行为类似。
飞仙:飞升的仙人。
光同:光彩相似。
拜日:朝拜太阳,比喻帝王的光辉。
粉痕:这里指白垩的痕迹,可能指石上的自然痕迹。
检玉:寻找美玉,比喻探寻珍贵之物。
黛色:深绿色或黑色,这里形容颜色。
讶生苔:惊讶地发现长了苔藓。
挂壁:挂在墙壁上,这里形容云气贴近山壁。
云将起:云气似乎要升起。
陵风:山风,高处的风。
仗若回:仪仗队似乎在回转。
何年:何时,哪一年。
复东幸:再次向东巡游,东幸特指南巡等帝王出行。
鲁叟:指孔子,因孔子是鲁国人,故称鲁叟,代表智者或儒者。
望悠哉:长久地期盼着。
翻译
宛如帝王仪仗庄严行,封禅图景崭新铺展开。戴着皇冠的圣明天子立,佩剑的臣子左右相随伴。
行迹仿佛神仙飘然去,光芒如同朝日般归来。
白垩痕迹似寻玉踪,青黑之色如生苔藓。
壁上云气腾腾似欲起,山风中仪仗仿佛回旋。
何时帝王再向东巡幸,孔子般圣人期待久远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盛大的场面,通过对开元皇帝东封图的观赏,展现了帝王的威仪和壮丽景象。"俨若翠华举,登封图乍开"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图中的主体内容,展示了一场宏伟的仪式。"冕旒明主立,冠剑侍臣陪"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威严的形象及其身边侍从的服饰和武器。
接下来的两句"迹类飞仙去,光同拜日来"通过对比,将皇帝的尊贵与神仙相提并论,同时也表达了皇帝如同太阳般的崇高地位。随后的"粉痕疑检玉,黛色讶生苔"则是对图中细节的描写,既表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细腻感受,也反映出当时工艺水平之高。
"挂壁云将起,陵风仗若回"这两句诗,通过对云和风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也增添了图中景象的层次与深度。最后,"何年复东幸,鲁叟望悠哉"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盛事再现的期盼,以及对过去繁华时刻的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反映出唐代人文精神的一种展现,通过对皇权的颂扬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现了一种文化自信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