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县尹任满赏析

送县尹任满

宋末元初 · 毛直方
卓鲁久不作,临风重怀人。
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
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
奈何斗以南,纷纷蒲璧荣。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
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
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
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
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
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
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

拼音版原文

zhuójiǔhuálínfēngzhòng怀huáirén

jǐnyǒuměijǐnshànzhìdāngshuíchēng

zhīfényángjūnchíhuáshēng

wǎngláishìqiáokǒubēiōumǐn

dōngyángxiūxíngtáosānniánchūn

ānbǎizhīmǎnxiánchéng

nàichéngdòunánfēnfēnróng

lìngjūnliánliánnǎijìnmíng

lìngjūnmíngmíngnǎijiànxíng

lìngjūnyǒuyǒuruòquánzàihéng

lìngjūnleyòuruòrènxíng

nénglìngzhèngshìjiǎnzhě怀huáirén

guānyǒuzhíménwǎngqíng

lùnjiǔdìngjiànmínzhēn

注释

卓鲁:诗人名。
怀人:怀念故人。
锦溪:地名。
善制:擅长制作。
汾阳君:对某人的尊称。
烨烨:光明灿烂。
樵邑:乡村。
口碑:民间口碑。
东阳:地名。
桃李三年春:比喻教育成果显著。
百器之:众多赞誉。
弦歌城:赞美之地。
斗以南:南方的纷争。
蒲璧:比喻虚名。
令君:对君子的尊称。
廉:廉洁。
不近名:不求显名。
明:明智。
不见形:低调不显眼。
有若权在衡:公正无私。
刃发硎:像刀锋一样锐利。
政事简:政务简化。
仁:仁爱。
直气:正直。
枉情:冤枉之事。
物论:舆论。
去思:离去后人们的思念。
民真:民众的真实感受。

翻译

卓鲁长久未有新诗,面对清风怀念故人。
锦溪中隐藏着美丽的锦缎,擅长制作的技艺应归于谁呢?
赞誉汾阳君,他的名声如火般闪耀。
他在各地游历,口碑流传至瓯闽之地。
东阳的修行如何,桃李满园已三年。
怎能获得众多的赞誉,让弦歌之城充满美誉。
然而南方的争斗繁多,人们竞相追求虚名。
这位君子多么廉洁,廉洁到不求显名。
他多么明智,却低调不显山露水。
他拥有何等才能,如同权衡公正无私。
他的决断如此清晰,犹如刀锋磨砺。
他的治理使政务简化,受罚者感念他的仁慈。
官府正直,百姓门前无冤枉。
时间验证了他的名声,离去时民众真心敬仰。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毛直方所作,名为《送县尹任满》。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离去之人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卓鲁久不作,临风重怀人。”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淡远的情感基调,通过“卓鲁”这两个字来表明时间的长久,而“不作”则暗示着一种静默无为的状态,诗人在这之中,站在风中深深怀念着某个人。这个人的离去,让诗人的心情变得沉重和复杂。

接着,“锦溪有美锦,善制当谁称。”这里的“锦溪”可能是指一个地方,而“美锦”则比喻那些美好的作品或者成就。但“善制当谁称?”这句问话显然是在探讨这些美好之物究竟应该归功于谁。诗人通过这样的提问,实际上是在赞扬离去之人的才华和成就。

“器之汾阳君,烨烨驰华声。”这里的“器”字可能指的是器物或者才能,而“汾阳君”则是对那位县尹的尊称。诗人通过“烨烨驰华声”来形容这位县尹在政界的声望和影响力,显示出一种威仪和光彩。

接下来,“往来试樵邑,口碑播瓯闽。”诗人继续描绘那位县尹的政绩,他通过“往来”二字表明这位县尹在任期间频繁地巡视基层,而且能“试樵邑”,即能够考察和理解民情。同时,“口碑播瓯闽”则说明他的善行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美好记忆。

“东阳修何行,桃李三年春。”这里可能是在提及某种具体的政绩或者工程,而“三年春”则强调了这项工作的持久性和成果。

“安得百器之,布满弦歌城。”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渴望,他希望能拥有像那位县尹一样多才多艺,能够将各种才能都发挥出来,就如同弦乐中的每一根弦都奏出了美妙的旋律。

“奈何斗以南,纷纷蒲璧荣。”这里的“奈何”表达了诗人对那位县尹离去的不舍和惋惜,而“斗以南”可能是指某种星象或者时序的变化。“纷纷蒲璧荣”则形容了一种繁华与荣耀,这里或许是在比喻那位县尹在任期间所创造的辉煌成就。

“令君一何廉,廉乃不近名。”这里诗人直接称呼那位县尹为“令君”,并且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一何廉”表明这位县尹品德高尚,而“廉乃不近名”则说明他的清廉不仅是人们所称道,更是远离了那些庸俗的名利之争。

接下来的几句,“令君一何明,明乃不见形。令君一何有,有若权在衡。令君一何了,又若刃发硎。”都是在赞美这位县尹,他的智慧和能力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难以用常人之眼所能见到的。

最后,“能令政事简,罚者怀其仁。官府有直气,闾门无枉情。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诗人的这些句子是在表达对那位县尹执政风格的赞美。他能够让政务变得简单明了,即使在施罚时也能体现出他的仁心。而官府之中也充满了正直之气,没有任何不正当的情感。最终,“物论久逾定,去思见民真”则是说,那位县尹离任后,他的政绩和善行仍然被人们所传颂,而他的为人处世之真诚,也让人们在回忆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

这首诗通过对那位县尹的多角度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越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和对理想人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