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有白石曰卞山脚石上多名公题识
宋 · 袁说友
隐隐来岗续,沈沈土脉萦。
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
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
摩挲嗟岁月,风雨几题名。
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
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
摩挲嗟岁月,风雨几题名。
注释
隐隐:若隐若现。岗续:山势连绵。
沈沈:深沉、厚重。
萦:缠绕。
一峰:一座山峰。
庭下:庭院中。
地中行:深入地下。
石脚:山石根基。
佛:可能指佛塔或佛像。
山腰:山体中部。
摩挲:抚摸。
嗟:感叹。
风雨:自然界的风雨。
题名:刻上名字,此处指历史痕迹。
翻译
山势若隐若现,连绵起伏的土脉缠绕。一座山峰矗立在庭院中,延伸十里的山路深入地下。
山石根基仿佛仍依托着佛像,山腰恰好靠近城市。
抚摸山体感叹岁月流转,风雨侵蚀了多少次它的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中一块名为卞山脚石的独特景致。诗人袁说友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石的神秘与历史感。"隐隐来岗续,沈沈土脉萦",暗示了石头来历不凡,似乎与山岗和深厚的土地相连。接下来的"一峰庭下立,十里地中行",形象地描述了白石在庭院中的孤傲挺立,以及它延伸入地的深远景象。
"石脚犹依佛,山腰恰近城",进一步揭示了白石的宗教意义,它仿佛依傍着佛像,又恰好位于城市边缘,显得既庄重又亲近人间。最后两句"摩挲嗟岁月,风雨几题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沉淀的感慨,石头上刻满了历任题识,见证了风雨洗礼下的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通过对白石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