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静学斋为陈司训
嘉言载简策,千古挹芳润。
我心身上衣,皦皦化为缁。
我身庭中树,时时风挠之。
内外受纷扰,声利何由辞。
陈均古好学,逸情知缮性。
不惟诵书史,迹不迈门径。
理超性亦澄,物遣道自胜。
跧居有馀乐,誓不叹贫病。
朋侪从讲问,冠屦来相依。
一朝施乐育,贤哲端可希。
为国储贤才,文馆多光辉。
青云终自致,白日看翻飞。
鉴赏
这首诗《题静学斋为陈司训》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翰所作,通过对武乡侯教子的典故引出对陈司训的赞美与期望。诗中以“昔日武乡侯,教子著明训”开篇,借历史人物的智慧教育,寓意陈司训在教导子女时应遵循的正道与智慧。
接着,“嘉言载简策,千古挹芳润”,赞扬了陈司训教导子女的言语如同珍贵的简册,其影响深远,如同甘露滋润人心,寓意其教育之功泽被后世。
“我心身上衣,皦皦化为缁;我身庭中树,时时风挠之”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陈司训在教育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内心挣扎和外界干扰,但其坚定如磐石,不为外物所动摇。
“内外受纷扰,声利何由辞”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教育过程中,面对各种诱惑与干扰,如何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持正道的重要性。
“陈均古好学,逸情知缮性”是对陈司训个人品质的赞美,他不仅热爱学习,更懂得修身养性,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高远。
“不惟诵书史,迹不迈门径”表明陈司训的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拘泥于形式,追求实质上的进步。
“理超性亦澄,物遣道自胜”体现了陈司训教育理念的深度,认为通过超越物质与表面现象,达到心灵的澄清与道德的胜利。
“跧居有馀乐,誓不叹贫病”表达了陈司训在教育中追求的精神满足与生活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能找到乐趣,不因物质贫乏而叹息。
“朋侪从讲问,冠屦来相依”描绘了陈司训教育环境的和谐与互动,朋友间的相互学习与支持,共同成长。
最后,“一朝施乐育,贤哲端可希”表达了对陈司训教育成果的期待,相信在他的教导下,能够培养出贤能之士,为国家储备人才。
“为国储贤才,文馆多光辉”点明了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即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使文化殿堂充满光彩。
“青云终自致,白日看翻飞”以自然景象作喻,预示着陈司训培养的优秀人才最终会像青云一样达到高峰,如同白日般耀眼,展现出光明的未来。
综上所述,《题静学斋为陈司训》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赞美了陈司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以及他对国家与社会的贡献,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对教育与人才培育的重视与期待。
词语解释
白日的意思:◎ 白日 báirì(1) [day;daytime]∶白天(2) [sun]∶太阳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3) [time]∶泛指时光浪费白日...
不惟的意思:(1).不仅;不但。《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不惟桑贱穀芄芄,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过了一天又一天,到现在不惟没等到,村里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倒渐渐听不到了。”(2).岂非。《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为戮於 晋 , 王叔 负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3).不思虑。《书·酒诰》:“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传:“不念自息。”《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视明...
翻飞的意思:[释义](动)上下飞翔或飘动。 [构成]动宾式:翻|飞 [例句]海鸥在浪尖上翻飞。(作谓语)...
芳润的意思:芳香润泽。亦用以喻文辞之精华。 晋 陆机 《文赋》:“倾羣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宋 陆游 《蝶恋花·离小益作》词:“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黄詹事 才伯 ,性尚冲和,韵含芳润,玄览 鰲洲 ,藏珍 琼海 ,为一代名家。”...
纷扰的意思:动乱;混乱;纷乱骚扰。《后汉书·鲜卑传》:“ 关 东纷扰,道路不通。”《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今世事纷扰,復有瓦解之势矣,诚英乂有为之时也。” 宋 苏轼 《寄傲轩》诗:“朝客纷扰时,先生睡方熟。”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
冠屦的意思:见“ 冠履 ”。...
光辉的意思:[释义](1) 基本义:(名)闪烁耀眼的光。太阳的光辉照边疆。(作主语) (2) (形)光明;灿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光+辉...
国储的意思:(1).太子。《汉书·疏广传》:“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於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 许 氏。” 宋 柳永 《玉楼春》词:“星闈上笏金章贵,重委外臺疏近侍,百常天阁旧通班,九岁国储新上计。”《明史·外国传一·朝鲜》:“时国储未建,中外恫疑。”(2).国家的储蓄。《隋书·食货志》:“常调之外,逐丰稔之处,折绢糴粟,以充国储。” 宋 梅尧臣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诗:“ 许公 运国储,岁入六百万……大计苟窘费,曷不使预算。”...
好学的意思:◎ 好学 hàoxué(1) [be eager to learn;erudite]∶专心追求学问的只有最好学的学者才感兴趣的细节(2) [philomathic]∶爱好科学或爱好学习的...
何由的意思:亦作“ 何繇 ”。1.从何处,从什么途径。《楚辞·天问》:“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僕虽嚚顽,愿从足下。虽然,何由而自达哉!”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出处两不合,忠贞何由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晋 张华 有鸚鵡,每出还,輒説僮僕好恶。一日,寂无言; 华 问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鲁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2).怎能。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濑修竹...
居有的意思:犹言据有,占有。《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小女而入宫殿者,下人将因女宠而居有宫室之象也。”...
嘉言的意思:善言;美言。《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寧。”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嘉言写清越,瘉病失肬肿。” 明 彭士望 《冬心》诗:“汝从先进久,嘉言咸耳食。”...
简策的意思:◎ 简策,简册 jiǎncè,jiǎncè[book] 古代连接成册的竹简。泛指书籍...
讲问的意思:讲说讨论。《礼记·曲礼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 汉 郑玄 注:“谓讲问之客也。函,犹容也。讲问宜相对容丈,足以指画也。” 宋 张舜民 《游公墓志铭》:“优居无事,时常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以劝诸生。”《明史·选举志二》:“试日入场,讲问、代冒者有禁。”...
教子的意思:◎ 教子 jiàozǐ[godchild;godson] 在洗礼时某人为教父,而教父保证将其教养成为基督徒...
门径的意思:◎ 门径 ménjìng[access] 门前的小路...
明训的意思:明确的训诫。《国语·晋语八》:“图在明训,明训在威权。” 韦昭 注:“言既有明教,在威权以行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佩诗礼之明训,宣忠孝之弘规。” 聂绀弩 《兔先生的发言》:“‘明哲保身’,古有明训。”...
内外的意思:◎ 内外 nèi-wài(1) [inside and outside]∶内部和外部;里面和外面内外有别(2) [domestic and foreign]∶本国和外国内外反动派(3) [both sides]∶两边长城内外(4) [both within and without]∶在…里面和在…外面;在…内部和在…外部内外夹攻(5) [both at home and abroad]∶国内外内外交困(6) 宫里宫外 [w...
朋侪的意思:朋辈。 南朝 梁 陆倕 《为息缵谢敕赐朝服启》:“姻族移听,朋儕改瞩。”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诗:“鈿车迎妓乐,银翰屈朋儕。”《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 潘将军 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儕作戏,取来挂在 慈恩寺 塔院相轮上面。” 鲁迅 《华盖集·“公理”的把戏》:“以人论,我与 王桐龄 、 李顺卿 虽曾在 西安 点首谈话,却并不当作朋侪。”...
贫病的意思:(1).既穷且病。《国语·越语上》:“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 宋 陆游 《秋夜读书》诗:“不如一编书,相伴过昏旦;岂惟洗贫病,亦足捍患难。”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一景:“凡是稍有天赋的人,总要为贫病忧患所苦。”(2).指既穷且病的人。《管子·轻重丁》:“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賑贫病。”...
千古的意思:[释义](1) (名)长远的年代。 (2) (名)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 [构成]偏正式:千(古...
情知的意思:深知;明知。 唐 骆宾王 《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復下山能借问,更向 卢 家字 莫愁 。”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栏干不自由。”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见有个通房后厕所的小门,情知是从这小门里跑了。”亦作“ 情知道 ”。 宋 柳永 《倾杯乐》词:“情知道,世人难使皓月长圜,彩云镇聚。”...
青云的意思:[释义](名)比喻显要的地位。 [构成]偏正式:青(云 [例句]平步青云。(作宾语)[同音]卿云...
缮性的意思:涵养本性。《庄子·缮性》:“缮性於俗。” 成玄英 疏:“缮,治也;性,生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永嘉绿璋山》诗:“恬如既已交,缮性自此出。” 清 徐增 《送中洲大师往庐山》诗:“繙经悟空假,缮性了真妄。”《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文章固非吾辈所重耶?即论文章,新小説之感人也亦挚矣。以言其缮性也:常者登山陟水,如《寻亲记》,读之可令人敬;奇者万死一生,如《歷险记》,读之可令人奋。”...
上衣的意思:◎ 上衣 shàngyī[upper outer garment;jacket] 用于穿在上身的服装...
身上的意思:指某人或物体的表面或外部。...
声利的意思:犹名利。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諲 , 永嘉 人,初隐 少室 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遗外声利,家居有年。”...
施乐的意思:◎ 施乐 shīlè[list]给以快感...
时时的意思:常常。《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虽家居, 景帝 时时使人问筹策。” 唐 李咸用 《题刘处士居》诗:“溪鸟时时窥户牖,山云往往宿庭除。” 杨朔 《潼关之夜》:“河水在暗夜里闪动着黑亮的波光,时时还有一点两点潮湿的渔火浮动在水面上。”...
时风的意思:(1).应时的风。《书·洪范》:“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晋 陆机 《遨游出西域》诗:“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2).比喻良好的教化。《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国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3).当时或当代的社会风气。 唐 韦应物 《答故人见谕》诗:“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唐 元稹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诗:“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 清 黄宗羲 《寿张奠夫八十序》:“或谓五年之中,时风众势,不闻有所鼓动,其故何也?”...
书史的意思:(1).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 ,本书史也。”(2).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诵书的意思:读书或背书。《列子·仲尼》:“ 颜回 重往喻之,乃反 丘 门,弦歌诵书,终身不輟。”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 ,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 元 王逢 《怀哲操》:“朝堂兮诵书,思君陈兮履絇。”...
为国的意思:治国。《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 邢昺 疏:“为,犹治也。”《战国策·秦策三》:“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管子·国蓄》:“凡将为国,不通於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 清 姚康 《<嵞山集>序》:“顾 楚 之为国, 唐 之为天下,当其时皆何如?”...
我身的意思:我自己;我这个人。 唐 韩愈 《赠张籍》诗:“我身蹈 丘 軻 ,爵位不早綰。” 唐 白居易 《我身》诗:“我身何所似,似彼孤生蓬。”...
昔日的意思:◎ 昔日 xīrì[in former days] 以前;往日用于昔日。——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非昔日之乐。——元、 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贤哲的意思:◎ 贤哲 xiánzhé[good sense] 贤明的人明阴洞阳,贤哲罕穷其数。——《西游记》...
贤才的意思:亦作“ 贤材 ”。才智出众的人。《书·咸有一德》:“仕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论语·子路》:“ 仲弓 为 季氏 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刘宝楠 正义:“贤才,谓才之贤者。”《晋书·刘弘传》:“ 弘 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敍用。”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材有抑而未用。”《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令戒飭官吏,网罗贤才,收恤都市贫民。” 章炳麟 《辨诗》:“至於哀窈窕,思贤材,言辞温厚,而蹈厉之气存焉。”...
相依的意思:◎ 相依 xiāngyī[be interdependent;depend on each other] 互相靠对方生存或立足相依为命...
乡侯的意思:汉 制列侯爵号名。次于县侯,高于亭侯。《后汉书·赵孝王良传》:“ 建武 三十年,封 栩 ( 刘良 孙)二子为乡侯。 建初 二年,復封 栩 十子为亭侯。”《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
逸情的意思:(1).超脱世俗的感情。《后汉书·逸民传赞》:“远性风疎,逸情云上。” 清 吴伟业 等《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清斋幽事足,良会逸情兼。”(2).犹闲情。 南唐 李中 《献中书张舍人》诗:“下直无他事,閒游恣逸情。” 元 顾瑛 《和马孟昭韵》:“犹有弥明叟,联诗慰逸情。”...
一朝的意思:◎ 一朝 yīzhāo[once;in one day] 一旦一朝而天。——《国语·晋语》...
自致的意思:(1).竭尽自己的心力。《论语·子张》:“ 曾子 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2).凭主观努力而得。《南史·赵知礼蔡徵等传论》:“ 希祥 劳臣之子,才名自致,迹涉便佞,贞介所羞。” 唐 杜甫 《送顾八分》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清 谭嗣同 《治事篇·学会》:“人人可以自致,处处可以见功,夫何惮而久不为也。”(3).谓将精力用在某一方面。 清 谭嗣同 《与唐绂丞书》:“虽然,三十...
自胜的意思:克制自己。《老子》:“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 宋 苏轼 《谢韩舍人启》:“感荷激切,不能自胜。” 明 方孝孺 《送太学赵孝先从军诗序》:“ 孝先 得命,喜不自胜,如疾甚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