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大宗伯还山
岂为文章倾绛灌,遂令礼乐失夔龙。
潞河冰解浮仙棹,吴苑风高忆禁钟。
归向东山营别墅,卧看红日起高松。
鉴赏
这首明代佘翔的《送陈大宗伯还山》描绘了送别友人陈大宗伯归隐的情景。首句“凤鸣阿阁正雍雍”,以凤凰鸣叫象征友人的高贵品格和才情,阿阁(深宫楼阁)则暗指朝廷。次句“何事随风下九重”,表达了对友人离开官场的疑惑,九重天象征着朝廷的深邃。
第三句“岂为文章倾绛灌”,表明友人并非因文采出众而被贬,而是出于对礼乐之道的坚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这里以“绛灌”比喻权臣。第四句“遂令礼乐失夔龙”,进一步强调友人的离去使得朝廷的礼乐文化失去了像夔龙一样的重要人物。
第五、六句“潞河冰解浮仙棹,吴苑风高忆禁钟”,通过描写友人乘船顺流而下,以及想象他在吴苑(江南园林)听到禁钟的场景,寓含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往昔宫廷生活的怀念。
最后一句“归向东山营别墅,卧看红日起高松”,直接表达了友人回归自然、在东山建造别墅,过着闲适生活,每日欣赏日出的宁静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送别诗中的深沉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词语解释
阿阁的意思: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尸子》卷下:“ 泰山 之中有神房阿阁帝王録。”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岂直凤巢阿阁,入 轩后 之图书;鱼跃中舟,称 武王 之事业。” 清 方文 《赠吴孟虎鸿胪》诗:“藏书万卷盈阿阁,进酒千鐘对綺筵。”...
别墅的意思:[释义](名)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构成]偏正式:别(墅 [例句]他有一座小别墅。(作宾语)别墅建在郊区。(作主语)别墅的装修相当豪华。(作定语)...
冰解的意思:(1).冰融化为水。《汉书·赵充国传》:“﹝ 赵充国 遂上屯田奏曰:﹞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益积畜,省大费。” 明 黄省曾 《鱼经·法》:“惟银鱼、鱠、残鱼啸子于冰,冰解三日乃生也。”(2).比喻消失、消除。 宋 苏轼 《书·<楞伽经>后》:“开卷未终,夙障冰解。细视笔画,手迹宛然。”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以公之坚志励行,虚心从善……正使晚年所遇不至如余之迂駑,而得一豪杰之士,其感孚契合洒然冰解,又不知何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捷悟者可以思而及,博识者...
东山的意思:(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凤鸣的意思:(1).凤凰鸣唱。比喻优美的乐声。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2).凤凰鸣唱。比喻夫妻感情和洽。 宋 吴坰 《五总志》:“白屋同愁,已失凤鸣之侣;朱门自乐,难容乌合之人。”参见“ 凤鸣朝阳 ”。...
风高的意思:(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阁正的意思:同“ 閤正 ”。 宋 朱熹 《与柯国材书》:“阁正孺人,令郎各安佳。”一本作“ 閤正 ”。...
阁正的意思:同“ 閤正 ”。 宋 朱熹 《与柯国材书》:“阁正孺人,令郎各安佳。”一本作“ 閤正 ”。...
归向的意思:[释义](动)向好的一方面靠拢(多指政治上的倾向)。 [构成]并列式:归+向 [例句]人心归向。(作谓语)...
何事的意思:(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红日的意思: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绛灌的意思:汉 绛侯 周勃 与 颍阴侯 灌婴 的并称。均佐 汉高祖 定天下,建功封侯。二人起自布衣,鄙朴无文,曾谗嫉 陈平 、 贾谊 等。《晋书·刘元海载记》:“吾每观书传,常鄙 随 ( 随何 ) 陆 ( 陆贾 )无武, 絳 灌 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人所耻也。”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 椒 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 清 顾嗣立 《贾傅故宅》诗:“ 絳 灌 不知才子贵,漫轻年少 洛阳 人。”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汗漫 学屠龙, 絳 灌 学屠狗;屠狗位通...
禁钟的意思:宫禁中的钟。 唐 韦应物 《送汾城王主簿》诗:“禁鐘春雨细,宫树野烟和。” 唐 白居易 《中书夜直梦忠州》诗:“禁鐘惊睡觉,唯不上东楼。”...
九重的意思:(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夔龙的意思:(1).相传 舜 的二臣名。 夔 为乐官, 龙 为谏官。《书·舜典》:“ 伯 拜稽首,让于 夔 龙 。” 孔 传:“ 夔 龙 ,二臣名。” 唐 杜甫 《奉赠萧十二使君》诗:“ 巢 许 山林志, 夔 龙 廊庙珍。”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元 耶律楚材 《和人韵》之二:“安得 夔 龙 立廊庙,扶持 尧 舜 济斯民。”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吴刎》:“ 伯嚭 那老贼呵!我一心认是济世 夔 龙 ,谁知你是蠹国鴟梟。”《平山冷燕》第一回:“今当此春昼, 夔 龙 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今日之盛,方...
礼乐的意思: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礼记·乐记》:“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颖达 疏:“乐主和同,则远近皆合;礼主恭敬,则贵贱有序。”《吕氏春秋·孟夏》:“乃命乐师习合礼乐。” 高诱 注:“礼所以经国家,定社稷,利人民;乐所以移风易俗,荡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
山营的意思:扎在山中的营房。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幸凤阳泉应制》:“汤云出水殿,暖气入山营。” 唐 马戴 《赠淮南将》诗:“风涛辞海郡,雷雨镇山营。” 元 陈基 《凤口》诗:“溪坞晚含风,山营夜依谷。”...
随风的意思:(1).卦象名。《易·巽》:“《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孔颖达 疏:“随风《巽》者,两风相随,故曰‘随风’。风既相随,物无不顺。” 高亨 注:“本卦是两《巽》相重,《巽》为风,然则本卦卦象是风与风相随而吹也。按《象传》又以风比君上之教命,随风乃比教命重申。”(2).任凭风吹而不由自主。《列子·黄帝》:“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郭璞 注:“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 清 ...
为文的意思:◎ 为文 wéiwén[write;compose] 成文,成字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章的意思:[释义](1) (名)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名)泛指著作。 (3) (名)比喻暗含的意思。 (4) (名)关于事情的做法。 [构成]偏正式:文(章 [例句]好文章很多。(作主语)此话大有文章。(作宾语)...
吴苑的意思:(1).即 长洲苑 , 吴 王之苑。《汉书·枚乘传》“不如 长洲 之苑” 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 吴苑 。’ 孟康 曰:‘以 江 水洲为苑也。’ 韦昭 曰:‘ 长洲 在 吴 东。’” 唐 韦应物 《閶门怀古》诗:“独鸟下高树,遥知 吴苑 园。凄凉千古事,日暮倚 閶门 。”(2). 吴 地的园囿。因借指 吴 地或 苏州 。 唐 马戴 《送顾非熊下第归江南》诗:“草际 楚 田雁,舟中 吴 苑人。”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赠苏昆生》词:“ 吴 苑春如绣,笑野老,花颠酒恼。”...
下九的意思:◎ 下九 xiàjiǔ[the nineteenth of every month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农历每月十九日(上九为二十九,中九为初九) 初七及下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雍雍的意思:(1).鸟和鸣声。《北齐书·高元海传》:“先是童謡云:‘中兴寺内白鳧翁,四方侧听声雍雍,道人闻之夜打鐘。’”参见“ 雝雝 ”。(2).声音和谐。《礼记·少仪》:“鸞和之美,肃肃雍雍。” 汉 蔡邕 《祖饯祝》:“鸞鸣雍雍,四牡彭彭,君既升舆,道路开张。” 王闿运 《上征赋》:“明执轡而虔恭,铃雍雍而徐动。”(3).和洽貌;和乐貌。《汉书·王莽传上》:“是以四海雍雍,万国慕义,蛮夷殊俗,不召自至。” 宋 叶适 《北斋》诗之一:“友朋坐雍雍,燕雀鸣草草。” 清 王韬 《变法下》:“在其国内,各事其事,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