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行二首(其一)
唐 · 李希仲
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
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
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
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
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
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
注释
旄头:古代天文中的星象,象征战事。精芒:锐利的光芒,形容星辰明亮。
胡骑: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秋草:秋季的草原,战场背景。
羽檄:古代传递军事文书的鸟羽书简。
南渡河:黄河以南,指中原地区。
边庭:边境地区。
宿将:经验丰富的老将领。
已老:年事已高。
羽林儿:宫廷禁卫军,此处指年轻士兵。
从戎:出征,参战。
榆关道:榆关(山海关)附近的道路,通往前线。
翻译
旄头星闪烁着锐利光芒,胡人骑兵在秋季草地上狩猎。紧急军令向南渡过黄河,边境战争早已开始。
汉朝热爱战争,但老将们已不再年轻。
年轻的羽林军士兵辛劳无比,踏上榆关前线的道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战事和老将军情怀的诗。开篇“旄头有精芒,胡骑猎秋草”两句,通过对敌军装饰华丽马头和在秋天狩猎的情景,勾勒出边疆战争的紧张氛围。“羽檄南渡河,边庭用兵早”进一步描绘了战事的急迫与紧张。
接下来的“汉家爱征战,宿将今已老”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曾经喜好征战的汉室的感慨,以及对年迈退役将领的同情。最后,“辛苦羽林儿,从戎榆关道”表达了对军中士兵辛勤守卫边疆的同情,及对其长时间戍守在外的不易。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将领的悲壮,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斗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