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君
鲍鱼风起鸾车腥,不待明年祖龙死。
赤帝子,沧海君。
剑三尺,椎百斤。
千金胡为轻报秦。
英雄不进圯桥履,亦作秦皇刀下鬼。
鉴赏
这首诗《沧海君》由元末明初诗人张宪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描绘,展现了对英雄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渐离筑中铅作水”,以“铅作水”比喻渐离筑琴中的情感如同铅水般沉重,暗示了荆轲刺秦王前内心的复杂与沉重。接着“荆卿臂落图穷匕”,描述了荆轲在图穷匕见时,手臂被斩落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荆轲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鲍鱼风起鸾车腥”,通过鲍鱼的腥味和鸾车的风起,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象征着荆轲刺秦失败后,其事迹如同鲍鱼之腥,弥漫在历史的长河中。最后,“不待明年祖龙死”则表达了荆轲虽然未能等到秦始皇死亡,但其壮志未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
接下来,“赤帝子,沧海君。剑三尺,椎百斤。千金胡为轻报秦。”这几句通过对比赤帝子(即刘邦)与荆轲的身份地位,强调了荆轲虽身世低微,却拥有三尺宝剑和百斤铁椎,其勇气与决心堪比帝王。同时,对荆轲以千金酬谢的轻视,突出了他对国家大义的坚守,而非个人荣华。
“英雄不进圯桥履,亦作秦皇刀下鬼。”结尾两句,通过对比圯桥履(即张良的故事)与荆轲的结局,表达了英雄虽有远见卓识,却往往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荆轲最终成为了秦始皇的刀下之鬼,这不仅是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也是对英雄命运无奈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深情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对英雄命运的深沉思考,以及对历史悲剧的感慨。
词语解释
鲍鱼的意思:(1).盐渍鱼,干鱼。其气腥臭。《史记·秦始皇本纪》:“会暑,上輼车臭,乃詔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唐 常楚老 《祖龙行》:“ 祖龙 一夜死 沙丘 , 胡亥 空随鲍鱼辙。”《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堪笑 沙丘 才遇处,鑾舆风起鲍鱼腥。” 柳亚子 《天心二首为那拉载湉同殒作》诗之二:“鲍鱼已死 秦 皇帝,符命犹陈 莽 大夫。”(2).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 清 李元 《蠕范·物偏》:“鰒,鲍鱼也,石鮭也,石华也,石决明也。” 清 桂馥 《札朴·乡里旧闻·鲍鱼》:“ 登州 以鲍鱼为珍品。案,即鰒...
不待的意思:[释义](动)用不着(说)。 [构成]偏正式:不〔待 [例句]你的事自不待言。(作谓语)...
沧海的意思:◎ 沧海 cānghǎi[deep blue sea;the sea]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赤帝的意思:(1).即 炎帝 神农氏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以 神农 为 赤帝 。”(2).指 神农氏 一系的帝王。《逸周书·尝麦》:“ 蚩尤 乃逐帝,争于 涿鹿 之河,九隅无遗, 赤帝 大慑,乃説于 黄帝 ,执 蚩尤 ,杀之于 中冀 。” 朱右曾 校释:“ 赤帝 , 神农 之后帝 榆罔 。”(3).即 祝融氏 。后世以为火神。《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 赤帝 祝融 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后汉书·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 赤帝 祝融 。” 唐 吴筠 《游仙》诗...
帝子的意思:◎ 帝子 dìzǐ[princes and princesses] 帝王的子女...
风起的意思:(1).风刮起来。 晋 陆机 《豪士赋》序:“是以事穷运尽,必於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诗:“风起春灯乱, 江 鸣夜雨悬。”《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风起时,有千尺翻头浪。”(2).比喻事物的兴起。《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万物之奥》:“海内之士,响应风起;俊雄英豪,辐至蜂止。”《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
胡为的意思: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
渐离的意思:(1).即 战国 燕 人 高渐离 。善击筑。《后汉书·延笃传》:“虽 渐离 击筑,傍若无人, 高凤 读书,不知暴雨,方之於吾,未足况也。” 晋 左思 《咏史》之六:“哀歌和 渐离 ,谓若傍无人。”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击筑无人识 渐离 ,客依孤馆独凄其。”(2).鱼名。...
荆卿的意思:(1).即 荆轲 。《史记·刺客列传》:“ 荆軻 者, 卫 人也……之 燕 , 燕 人谓之 荆卿 。”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 聂政 感惠而屠葅, 荆卿 絶臏以报 燕 。” 北周 庾信 《咏怀》之十:“ 李陵 从此去, 荆卿 不復还。” 宋 陆游 《东屯高斋记》:“嗟乎,辞之悲乃至是乎! 荆卿 之歌, 阮嗣宗 之哭,不加於此矣。” 清 黄鷟来 《赠陈省斋》诗之四:“ 荆卿 适 秦 时,白虹贯阳精。”(2).指行险之人。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公试一自思,即尽其全力为若曹作 荆卿 ,...
鸾车的意思:有鸾铃的车乘。(1)人君所乘的车。四马四镳八銮,行则铃声如鸾鸣。《礼记·明堂位》:“鸞车, 有虞氏 之路也。” 郑玄 注:“鸞,有鸞、和也。”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之二:“凤輦迎风乘紫阁,鸞车避日转彤闈。”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鸞车奉迎,笙歌迭进,王都近也。”(2)送葬时用以载牲体明器的车。《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车象人。” 郑玄 注:“鸞车,巾车所饰遣车也。亦设鸞旗。” 贾公彦 疏:“云亦设鸞旗者,以其遣车有鸞和之铃,兼有旌旗。”(3)神仙所乘的车。 唐 李白 《草创大还...
明年的意思:◎ 明年 míngnián[next year] 今年的下一年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明年复攻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明年陵降。——《汉书·李广苏建传》...
千金的意思:[释义](1) (名)很多的钱。 (2) (名)敬辞;称别人的女儿。 [构成]偏正式:千(金 [例句]生了个千金。(作宾语)...
秦皇的意思:指 秦始皇 。 汉 班彪 《王命论》:“ 秦皇 东游以厌其气, 吕后 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秦皇 灭典,亦造仙诗。”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金 元好问 《游泰山》诗:“ 秦皇 憺威灵, 茂陵 亦雄材。”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三尺的意思:◎ 三尺 sānchǐ(1) [sword]∶指剑,剑约长三尺,故以“三尺”为剑的代称(2) [laws and statutes written on three-foot bamboo strips]∶指法律。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图穷的意思:比喻形迹败露,处境窘促。 陈毅 《为苏南摩擦答某君》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参见“ 图穷匕见 ”。...
圯桥的意思:指 秦 末 张良 与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桥。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桥后毁废,故址在今 江苏省 邳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沂水》:“一水逕城东,屈从县南,亦注 泗 ,谓之 小沂水 。水上有桥, 徐泗 间以为圯,昔 张子房 遇 黄石公 於圯上,即此处也。”因称此桥为 圯桥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圯桥 取履,早见兵书;竹林逢猿,徧知劒术。”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吕望 垂竿於 渭 涘,道峻匡 周 ; 张良 授策於 圯桥 ,功崇佐 汉 。” ...
英雄的意思:◎ 英雄 yīngxióng[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英雄乐业。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祖龙的意思:(1).指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龙 死。’”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 始皇 也。” 唐 胡曾 《咏史诗·东海》:“自是 祖龙 先下世,不关无路到 蓬莱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门 兔犬酸心, 望夷宫 马鹿攒眉,鲍鱼车风动 祖龙 归,四海内干戈鼎沸。” 清 梁佩兰 《易水行》:“ 荆卿 不得刺 秦王 , 无且 在殿提药囊,为谋不成...
沧海君的意思: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学礼 淮阳 。东见 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东夷 君长也。’二説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 良 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 黄石老 ,经过 沧海君 。”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赤帝子的意思:指 汉高祖 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 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问何哭,嫗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为见杀?’嫗曰:‘吾子, 白帝 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 赤帝 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嫗为不诚,欲告之,嫗因忽不见。”旧谓 汉 以火德王,火赤色,因神化 刘邦 斩蛇的故事,称 刘邦 为“赤帝子”。 唐 储光羲 《哥舒大夫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