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解颐叟九日登楼唐律二首(其一)赏析

次韵解颐叟九日登楼唐律二首(其一)

宋 · 许及之
诗翁九日独登楼,怅望当年浅碧洲。
菊径全稀虚过节,橘乡无术敢当侯。
汉庭非晚咨良策,边算于今待远筹。
曾得合肥家信否,未应胡越可同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及之创作的《次韵解颐叟九日登楼》组诗的第一首,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思考。

首联“诗翁九日独登楼,怅望当年浅碧洲”,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独自在重阳佳节登楼远眺,心中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怅惘。这里的“浅碧洲”可能象征着诗人记忆中的美好景致或某种情感寄托。

颔联“菊径全稀虚过节,橘乡无术敢当侯”,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绪。菊花径上的路径因无人踏足而显得荒凉,仿佛节日的热闹已成过往云烟;橘乡虽好,但诗人自感无能为力,不敢担当重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反思和谦逊的态度。

颈联“汉庭非晚咨良策,边算于今待远筹”,转而借古喻今,将个人的处境与历史的智慧相联系。汉庭(指汉朝朝廷)在面对问题时,往往能咨询良策,而今世的边防策略则需要长远的规划与考量。这里既有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也暗含了对现实问题的深思。

尾联“曾得合肥家信否,未应胡越可同舟”,最后两句将话题拉回个人情感层面。诗人询问是否收到了来自合肥家人的书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胡越”一词常用来比喻相隔遥远的地方,此处暗示了诗人与家人虽然相距遥远,但心却紧紧相连,如同可以同舟共济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反思与现实关怀,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