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段好古外郎二首(其一)
宋末元初 · 王奕
休烦蜀鸟劝归频,正欲尼山拜圣人。
若使诗书灰烈燄,便应天地化微尘。
汉书牛角虽漫夜,鲁史麟经不断春。
花市一番风雨后,几多桃李又重新。
若使诗书灰烈燄,便应天地化微尘。
汉书牛角虽漫夜,鲁史麟经不断春。
花市一番风雨后,几多桃李又重新。
注释
烦:厌烦。蜀鸟:指蜀地的鸟,可能象征着故乡或某种劝告者。
尼山:位于山东的孔子故里,有孔子讲学的地方。
圣人:指孔子等古代圣贤。
诗书:泛指书籍和学问。
灰烈燄:比喻书籍被烧毁。
天地化微尘:形容人的精神或知识即使消亡也无所不在。
汉书: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
牛角:比喻夜以继日的学习。
麟经:古代经典文献,如《春秋左传》中的‘麟经’。
花市:繁华的市场,也可能象征人生或社会。
一番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
桃李:常用来比喻学生,此处指新生事物。
翻译
不必再烦劳蜀鸟频繁劝我归去,我正要前往尼山拜谒圣贤。如果我的诗书被烧成灰烬,我也愿化为微尘融入天地间。
即使在漫漫长夜里研读《汉书》如同牛角磨砺,我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习《鲁史·麟经》。
经历风雨洗礼后的花市,会有多少桃李树重新焕发生机。
鉴赏
这是一首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与个人情感表达的诗歌。诗人通过蜀鸟的劝告和自己内心的渴望,表达了对于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以及面对历史书籍的态度。
"休烦蜀鸟劝归频,正欲尼山拜圣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恬静自然的情境,诗人被蜀鸟的叫声所打扰,而他内心却渴望前往尼山去礼敬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或圣贤。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导师的崇拜,以及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若使诗书灰烈燄,便应天地化微尘。"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宏大的历史观念,诗人认为即使是伟大文学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消亡,也会融入宇宙之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与自然万物终将回归尘土这一哲学思考。
"汉书牛角虽漫夜,鲁史麟经不断春。"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典籍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
"花市一番风雨后,几多桃李又重新。" 最后的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季节更迭和植物再生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力与希望的赞美。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既有对知识文化的尊崇,也有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悟,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