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桥,畏其险,不敢渡
宋 · 苏轼
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
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
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开篇“清潭百尺皎无泥”,形象地勾勒出一片清澈见底的潭水,水质纯净,没有半点尘埃。紧接着,“山木阴阴谷鸟啼”则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树荫和悠扬的鸟鸣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山谷氛围。
诗人通过“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这两句,既点出了自己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纪念。蜀客和秦人都是古代的人物,他们的足迹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增添了诗歌的厚重历史感。
下一段“独攀书室窥岩窦,還訪仙姝款石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体验。书室旁边是岩洞,而那里的仙姝(指神仙或仙女)也在岩石间留下了痕迹,这些描述丰富了山水之间的神秘色彩。
最后,“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深沉的情感和敬畏之心。他虽然热爱高远的山峰,却不愿冒险攀登,因为他懂得尊重自然,保持内心的平衡。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观察、体验和情感,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