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隐君山居
宋 · 赵师秀
嫌在城中住,全家入翠微。
开松通月过,接竹引泉归。
虑淡头无白,诗清貌不肥。
必无车马至,犹掩向岩扉。
开松通月过,接竹引泉归。
虑淡头无白,诗清貌不肥。
必无车马至,犹掩向岩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嫌:厌倦。翠微:青翠的山峦。
开松:打开松林。
接竹:引导竹林。
虑淡:心无杂念。
头无白:头发不白。
诗清:诗才清新。
貌不肥:身材不胖。
车马:拜访者。
岩扉:岩石掩映的门。
翻译
厌倦了城市生活,全家迁居到山青翠处。打开松林让月光穿过,竹林引导泉水回家。
心无杂念,头发不白,诗才清新,身材不显肥胖。
肯定不会有车马来访,门常常掩映在岩石之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向往。首句“嫌在城中住”直接表达了对喧嚣都市的嫌弃,而“全家入翠微”则展现了全家搬迁到青翠山林的决定,体现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接下来的两句“开松通月过,接竹引泉归”,通过描绘夜晚月光穿过松林,以及引泉水回家的生活细节,展现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
诗人以“虑淡头无白,诗清貌不肥”来赞美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境平和,诗才清新,没有世俗的忧虑和繁华的外貌,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精神的富足。最后两句“必无车马至,犹掩向岩扉”,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坚守,表示即使没有世俗的打扰,他也会安心地关闭山门,享受这份孤独与宁静。
总的来说,赵师秀的《刘隐君山居》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