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澹庵二首(其二)
宋 · 赵蕃
昔我曾大夫,尝作舂陵适。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时惟萧子荆,袖书实见客。
公经本萧自,于义岂秦越。
三年期扫门,竟欠今生识。
注释
昔我:过去的我。大夫:古代官职,类似官员。
尝:曾经。
舂陵:地名,可能指诗人任职的地方。
适:到任。
萧子荆:萧姓人士,名字叫荆。
袖书:袖中藏书,表示有事相告。
实见客:亲自来拜访。
公经:您的家世或姓氏源于萧家。
岂:难道,表示否定对比。
秦越:比喻距离遥远,这里指关系不应疏远。
三年期:约定的时间。
扫门:迎接客人,表示期待见面。
竟:竟然。
欠:未履行,未实现。
翻译
从前我曾是大夫,曾经前往舂陵任职。那时只有萧子荆,他带着书信亲自来访我。
您的出身本就与萧家同源,对于道义来说,我们并无隔阂。
当初约定三年后相见,但遗憾的是,至今未能再相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挽诗,题目为《挽胡澹庵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故人胡澹庵的怀念和感慨。诗人回忆起自己曾与胡澹庵(萧子荆)交往的往事,那时胡澹庵主动前来拜访,带着书信表达诚意。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如同萧何之于刘邦,义理相通,没有地域隔阂。诗人遗憾地提到,尽管曾约定三年后再见,但最终未能实现,表达了对未能进一步结识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两人深厚的友谊,通过回忆和未竟的约定,传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