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农日漫成
宋末元初 · 牟巘
白发红颜乌帽翁,年年从尔觅年丰。
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
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
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
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
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
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农在春耕时节的忙碌与期待,以及对丰收的渴望。牟巘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事的艰辛与农民的坚韧精神。
首联“白发红颜乌帽翁,年年从尔觅年丰”,开篇即刻画了一位满头白发、面庞红润、头戴乌帽的老农形象,他每年都在辛勤耕耘,只为求得一年的好收成。这句诗通过对比“白发”与“红颜”,生动地表现了岁月的流逝和劳作的艰辛。
颔联“争看汉诏来身畔,便觉豳诗在眼中”,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老农在田间劳作时,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帝王的诏令就在身边,同时,他心中也充满了对《诗经》中描述的淳朴农耕生活的向往。这里将现实与历史、理想与现实巧妙结合,表达了对农业文明的深厚情感。
颈联“且喜畦秧三日雨,莫愁花信几番风”,转而描写春雨的珍贵与花信风的美好。老农欣喜于连续三天的雨水滋润着田间的秧苗,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花信风充满期待,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的复苏。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衬托出老农内心的喜悦与希望。
尾联“我今亦是惰游者,不稼而禾愧食功”,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非真正的农夫,但对农事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感同身受。他承认自己并非亲自耕作,却因对农民的敬仰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老农的视角,展现了农事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农业文明的赞美和对农民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