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草堂(其三)
宋 · 王安石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
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
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
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注释
野寺:荒凉的寺庙。真兰若:真正的兰若,形容寺庙偏远而清静。
山僧:山中的僧人。
老病多:年老且疾病缠身的人。
疏钟:稀疏的钟声。
谷响:山谷的回声。
悲梵:悲伤的梵呗(佛教音乐)。
樵歌:樵夫的歌谣。
水映:水面映照。
茅篁竹:茅草、篁竹和竹林。
云埋:被云雾遮掩。
茑女萝:茑萝藤蔓,常攀附于树木。
拂尘:擦拭灰尘。
书所见:记录所见。
拟阴何:比拟阴何先生(古代诗人)。
翻译
荒凉的寺庙如同真正的兰若,年迈的僧人大多体弱多病。稀疏的钟声夹杂山谷回响,悲伤的梵呗歌声融入樵夫的歌谣中。
水面倒映着茅草、篁竹和竹林,云雾缭绕中隐藏着茑萝藤蔓。
擦拭灰尘,记录下所见景象,借此能与阴何先生的诗篇相提并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再次访问一处自然之地——草堂的场景。开篇“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两句,通过对野寺和山中僧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疏钟挟谷响"则是环境的进一步渲染,寥寥可闻的钟声在山谷间回荡,让人不由得生出一份超然物外之感。而“悲梵入樵歌”中,“悲梵”指的是悲凉的梵音,这里与“樵歌”相搭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接下来的“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两句,以鲜明的意象描绘出草堂周围的自然美景。“水映茅篁竹”中的“茅篁竹”指的是竹子被野草所覆盖,而“云埋茑女萝”则是说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的蕨类植物。这两句诗通过对水和云的运用,强化了自然景物与诗人情感之间的交融。
最后,“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表达了诗人在这次重游中,对于书籍知识的反思,以及他试图捕捉那份难以名状的情怀。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