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南湾
明 · 卢皞
白发幽栖与世遗,草堂静向水边开。
任誇玉佩胜兰佩,肯把云台作钓台。
老去烟霞谁是主,歌传薤露共兴哀。
令人惆怅南湾路,谁复扁舟雪夜来。
任誇玉佩胜兰佩,肯把云台作钓台。
老去烟霞谁是主,歌传薤露共兴哀。
令人惆怅南湾路,谁复扁舟雪夜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世俗的超脱。首句“白发幽栖与世遗”,点明了主人公的年岁已高,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隐居于幽静之地,与尘世相忘。接着“草堂静向水边开”,进一步描绘了隐居之所的环境,草堂坐落在水边,静谧而清幽,与自然融为一体。
“任誇玉佩胜兰佩,肯把云台作钓台”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主人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超越。他不以世俗的荣誉和地位为荣,反而更欣赏自然界的美好,如玉佩般纯净的自然之物,而非象征官场权贵的云台。这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美的追求,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老去烟霞谁是主,歌传薤露共兴哀”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他意识到在自然面前,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不禁为之哀伤。然而,通过歌唱,他将这份哀思转化为对生命美好的回忆和赞颂。
最后,“令人惆怅南湾路,谁复扁舟雪夜来”两句,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沉的氛围。它不仅表达了对友人或知音离去的不舍和怀念,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孤独与寂寞。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够理解并共鸣的人越来越少,只有在雪夜,或许会有同样寻求心灵慰藉的旅人,乘着小舟前来,共同分享这份孤独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