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其三)
宋 · 黄庭坚
须弥椎打虚空鼓,撼得毗卢海月昏。
四海无波安乐住,陈家松下小柴门。
四海无波安乐住,陈家松下小柴门。
注释
须弥:古代印度神话中的大山,象征宇宙中心。椎:这里指巨锤,形容力量巨大。
虚空鼓:象征宇宙或无限的空间。
撼:摇动,震动。
毗卢海月:比喻普卢大佛的形象,或者宇宙的月亮。
昏:暗淡,模糊。
四海:指天下,全世界。
无波:平静无浪,形容安宁。
安乐住:安居乐业,享受宁静生活。
陈家:这里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姓氏。
松下:松树下,可能暗示隐居的环境。
小柴门:简陋的木门,象征朴素的生活。
翻译
须弥山的巨锤敲击着虚无的鼓面震动了普卢大佛的海上明月使之暗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再答并简康国兄弟四首(其三)》中的片段。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将须弥山(佛教中的大山,象征宇宙中心)比喻为巨大的鼓槌,敲击着虚无的天空,发出震撼的声音,以至于连遥远的毗卢(佛界)中的海月都为之摇晃。这样的描绘富有神秘和力量感,传达出一种超然的意境。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四海无波安乐住”,意味着在经历了外界的震动后,他的心境如同四海平静,找到了内心的安宁。最后,他以“陈家松下小柴门”作为结语,描绘了一个简朴而静谧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归宿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沉,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